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自由与权利:宪政的中国言说电子书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

售       价:¥

纸质售价:¥48.80购买纸书

5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张佛泉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字       数:50.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全书概分上、中、下三篇,凡二十五章。上篇以“宪政与时局”为名,收录先生发表于《国闻周报》的政论时评,涉及民族主义、行宪守法与国族建设诸方面,展现了法政学理与现实社会的种种纠结;中篇为“无法出让的权利”,凡时论二十二篇,侧重基本权利学理的讨论与社会应对,尤其关注于选举权利之推行与民主政治途径的探析;下篇则为“自由与人权”的经典言说,缕析自由概念在宪法乃至宪政上的重要地位,擘划邦国秩序,规制基本人权,阐明“自由之确凿意义——诸权利即诸自由”之意。全书所辑文章,大体按照时间顺利呈列,俾窥张佛泉先生思想发展之脉络。<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编者说明

上篇 宪政与时局

第一章

中国教育基本问题——读国联教育专家之《中国教育改造》书后

论国民政治负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民元以来我国在政制上的传统错误

(一)

(二)

(三)

批评宪法草案以前

一、训政之不成功与立宪

二、五权宪法论证的问题

三、总 结

第 二 章

建国与政制问题

宪草修正案中之中央体制

一、关于中央行政系统方面

二、关于中央立法系统方面

训政与专政——答林炳康先生

邦国主义的检讨

一、名词的商榷

二、国人的邦国主义论

三、民族性与邦国主义的区别

四、邦国主义的特点

邦国主义的检讨(续)

一、邦国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邦国主义及与其有关之各主义

三、结 论

第 三 章

考铨制度亟应树立

(一)

(二)

(三)

(四)

论自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关于整个教育目标问题

(一)

(二)

(三)

西化问题之批判

(一)

(二)

(三)

(四)

(五)

考铨制度与行政效率

(一)

(二)

(三)

(四)

(五)

个人自由与社会统制

(一)

(二)

(三)

(四)

西化问题的尾声

第 四 章

论统制之宜审慎

政治改造的途径

(一)

(二)

(三)

(四)

几点批评与建议——再谈政治改造问题

民治“气质”之养成

第 五 章

整个教育目标之确定

(一)

(二)

(三)

(四)

“民族主义”需要重新阐释(存目)

学生与政治

国难教育与教育目标

(一)

(二)

(三)

第 六 章

周著《国家论》(书评)

关于国民大会

政治现状如何打开?

今后之中央政治

从立宪谈到社会改造

(上)

(下)

第 七 章

我们对于政治应取的态度

国人与时局

谈妇女竞选

今后政治之展望

(一)

(二)

义务教育与民族力量

我们要回到北方来!

第 八 章

从政治观点论我国教育问题

我们究竟要甚么样的宪法

我们要怎样开始宪政

我们为甚么要说长道短

我们没有第二条路

中篇 无法出让的权利

第 一 章

从民权初步论精诚团结

论美国大选的意义

一、大选程序分析

二、为何只有两大党

三、“二”与“一”的真正差别

第 二 章

自由与国际和平(存目)

自由之确凿意义(存目)

第 三 章

《政治常识》书评(存目)

自由与民主的起码意义

一、何 谓 自 由

二、基 本 权 利

三、权利的制度

四、何 谓 民 主

五、民主——自由之“器用化”

六、论“民众的控制”之重要

七、结 语

政党政治的“预需条件”

一、一个“基本人权法案”

二、新闻及出版自由

三、一个中立的文官制度

四、一个中立的军警力量

五、民权初步中的会议方法

第 四 章

第一次大战后民主运动的失败经验

中国的民治应从城市开始

城市是行宪最自然的起点

“市宪章”解

第 五 章

中国现在应该行普选么?

民主政治的途径

由“国大”选举看行宪前途

第 六 章

选举为的是甚么?——对选举人谈选举

论“代书”与秘密投票

市民治促进会对改进选举技术的建议

一、前 言

二、选举之准备

三、候 选

两种完全不同的选举(存目)

第 七 章

自由主义与政治(存目)

民主国家的基本精神

一、个 人 与 国

二、社 会 与 国

三、主权与法律

四、民主国无国教

五、民主国的政治

六、民主国的经济

读张翰书著《西洋政治思想史》

下篇 自由与人权

凡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自由”之危机

第二节 自由之意义亟需重新确定

第二章 自由之确凿意义

第一节 自由之两种“指称”

第二节 自由之确凿意义——诸权利即诸自由

第三节 自由之器用化

第四节 权利保证的特性与限度

第五节 自由之两种指称的区别

第六节 我国文字中的“自由”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自由观念之演变

第一节 希腊与罗马时代

第二节 中世纪的自由

第三节 近代的自由观念

一、“肤浅派”

二、“人权派”

三、“取消派”

第四节 当代的自由观念

一、十八世纪末期美法革命,可说是近代人权运动的高潮

二、从联合国文件中我们最易见到“自由”与“人权”乃被视同一事

三、《联合国宪章》及《普遍人权宣言》,同时更扩大、更充实了近代的自由观念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基本人权之性质

第一节 “赖它”原义与基本权利

第二节 法、英、美的权利观念和制度

第三节 基本权利之特点

一、人权是属于“人”的

二、人权是“先于”邦国与政府的

三、权利分为“不能出让的”(inalienable)与“能出让的”(alienable)两类

四、不可出让的权利乃是划除在政府权力之外的

五、“人权清单”将基本权利一一列举之后,并在最终作一概括性的保留

六、基本人权非议会所能限制

七、基本人权无分多数少数

八、“人权清单”乃一般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保证

第四节 权利之“范围”

第五节 基本权利并系“法范”

第六节 基本权利且为一种信仰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权利之源与权利主体

第一节 人之理知与自觉乃权利之源

一、人乃“生而为人”,彼此须“立地”无条件承认

二、人之自由及人之价值皆由于理知与自觉

三、理知与自觉无法“出让”,自由亦无法“出让”。

第二节 否定了“人”还有权利可言么

第三节 整体的国乎?整体的人乎?

一、驳“有机体”的邦国或社会论

二、诸个人乃一切组合中唯一的最终单位及一切价值的泉源

第四节 邦国既非权利之源,亦非权利之正常主体

一、国非权利之源

二、国亦非正常的权利主体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基本人权与现代邦国

第一节 人权、邦国与社会

一、现代邦国乃由“政治契约”所构成

二、国与社会的区分及其连带关系

三、“人权清单”乃社会和邦国间之关口

第二节 基本权利及法律对人生之限度

一、我们首先解释法律和内心生活的特性

二、“外表行动”与法律的限度

三、一个长远的民主传统

第三节 保障及“器化”权利之方式

一、“除碍”原则

二、“双重反面”与“单纯正面”的区别

三、与其他政府理想及方法之比较

第四节 “形式”与“消极”自由之意义

一、“形式”与“消极”释义

二、“形式”与“消极”权利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最有效的工具

三、“形式的”和“消极的”自由乃是民主或极权的鉴别点

四、只有“形式”自由才能与第二指称下的自由相得益彰

五、“形式”自由还是世界和平所必须采取的公式(参阅第九章第三节)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自由与组合

第一节 自由之两个指称与组合之关系

一、组合与组织之辨

二、自由之两个指称与组合

第二节 基本权利与“多数之治”

一、“多数之治”并非民主之最高原则

二、“多数之治”所依据的更高的原理

三、极权的与民主的会议方法之比较

第三节 创造的经验

第四节 邦国与其他组合

第五节 个性与组合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人权与人义

第一节 人权与人义之区别

一、“义务”与“人义”之辨

二、人权与人义实各属一界

三、宪法中何以不能详开义务或人义清单

第二节 重义论

一、宪法中不开“人义”清单并非轻视道德

二、“义务”何以不能脱离“人义”

三、“人权”何以在背景处亦离不开“人义”

第三节 服从与忠

一、何谓服从

二、何谓忠

三、服从与忠之合一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自 由 之 路

第一节 人权清单在今日之功用

第二节 我人学习自由之方

一、欲采自由制度,必先求彻底了解它

二、制订一个正确的“人权清单”

三、争取并保持“表现自由”乃第一要事

第三节 超国界的自由

一、“主权民族国”(sovereign nation-state)之不足

二、“新普遍主义”之茁生

三、“超国界的人权清单”

四、对《普遍人权宣言》的批评

第四节 以“政策科学”寻求自由之路

第五节 结语

第十章 总结——有关方法论的检讨

(一) 方法上的个人论的

(二) “名目论的”

(三) 对比法的

(四) 以人权当为“基设”

(五) 以人权当为信仰

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累计评论(2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