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珠江学术(2015)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0.00购买纸书

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字       数:26.1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和省内外研究者的*新学术成果结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著的《珠江学术(2015)》分为古典新义、现代了望、理论视界、语言古今、文献探赜等几部分,研究领域涉及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献学、文艺理论等众多方面,对当前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行了探讨,反映了语言文学的研究呈现出综合学科交叉的新态势,具有学术研究价值。<br/>
目录展开

前言

古典新义

论老子的“善行无辙迹”

一、“善行无辙迹”的“无为”本源

二、“善行无辙迹”的内心修为

三、“善行无辙迹”的具体体现

《搜神记》韵文的插入方式及其小说史意义

一、《搜神记》韵文的插入方式

二、《搜神记》插入韵文的小说史意义

强、弱势文化形态视野下的科举、幕府制度与唐诗

一、科 举

二、幕 府

南宋陈善《扪虱新话》新论(1)

一、引 言

二、陈善生平与交游新考

三、《扪虱新话》“绍述余党”考辨

四、《扪虱新话》与宋代诗学

五、余 论

从“韩愈崇拜”到“六一”情结 ——试论饶锷散文论述的体验化倾向

文心史识开生面 剥茧抽丝任纵横 ——评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

一、问题意识:探幽寻胜

二、史家见识:成一家言

三、缜密思维:剥茧抽丝

四、文学本位:披文入情

现代瞭望

从《新民丛报》《安徽俗话报》到《甲寅》 ——《青年杂志》溯源

中年逸士的文化乡愁 ——细读《故都的秋》

一、北国秋深

二、中年情深

三、故都情怀

四、精神故乡

世俗中的孤独坚守:21世纪广东诗歌选本考论

一、诗歌选本与传播媒介

二、诗歌选本与地方诗群

三、诗歌选本与诗艺创新

四、诗歌选本与理论建构

五、结 语

《鲁拜集》百年汉译诗形流变(1)

一、Rubáiyát汉译诗形概览

二、新中国成立前Rubáiyát汉译诗形流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Rubáiyát汉译诗形流变

四、结 语

隐忍而妥协:“中国经验”的幽微叙述(1) ——论哈金短篇小说《作曲家和他的鹦鹉》

一、鹦鹉:一个映射现实生活的“镜像之物”

二、隐忍:异域环境中的中国传统生存法则

三、复线交织精心营构的“三重奏”

四、冷静的幽微叙述呈现出“中和”之美

理论视界

在文化场中建构文化情境 ——关于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新思考

一、城市空间的三维视野

二、文化场的文化逻辑

三、文化场的核心:文化情境

四、如何营造与构建创新文化

寻找“阿基米德点”的努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思想价值

一、认识论的“断裂”: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视野及其超越

三、艺术、意识形态和科学:意识形态的美学效应

四、寻找“阿基米德点”的努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价值

法国存在主义小说的哲理性

一、渊源性

二、必然性

三、差异性

跨媒介叙事研究探源:后经典叙事学、符号学与媒介学(1)

一、为什么研究跨媒介叙事

二、后经典叙事学和后现代文化符号学的发展方向

三、已有新媒介艺术研究综述

语言古今

出土战国文献放置动词“入”研究(1)

一、放置动词“入”的配价及语义特征

二、放置动词“入”的施事、受事、位事

三、放置动词“入”字句的句式

四、放置动词“入”的指称化

东周晋系彝器铭文特点概说(1)

一、内容与格式

二、量制与衡制

三、官署与职官

四、特殊器名

五、结 语

粤方言“姑”亲属称谓的特征分析

一、“姑”在古汉语中的几层含义

二、粤方言中“姑姐”和“姑妈”

三、粤方言中的“奶”

四、结 语

文献探赜

谢榛未入仕途考论(1)

近现代岭南文史考辨五题(1)

一、陈融与《越秀集》

二、陈寅恪与冼玉清的一首唱和诗及其他

三、詹安泰《无庵词》的一册签名本

四、《嘤鸣集》的两种版本及其他

五、孙金声与《孙波庵先生诗文集》

《湖湘文库》所收《陶汝鼐集》整理中的若干问题(1)

一、点断错误致失韵

二、形近而误致失韵

学人访谈

与现代文学学科同路走来 ——黄修己先生访谈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