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7.00购买纸书

13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沈松勤 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0-10-01

字       数:30.8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专题形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宋代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以及宋代政治对文学创作主体的政治命运与创作取向的影响,并对宋代一些重大的文学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和创作现象重新加以审视,从中探寻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动因。<br/>【作者】<br/>沈松勤,1957年生于浙江长兴,197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唐宋文学与中国词学研究。近十年来,曾担任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br/>
目录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史学观照

上 篇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一、北宋台谏的新特点与政治品格

二、台谏在党争中的性能与作用

三、台谏与北宋文字狱

四、结束语

南宋“国是”与朋党之争

一、“国是”的形成及其党争性能

二、“国是”在党争中的运作

三、“国是”下的君权与相权

“元祐学术”与“元祐叙事”

一、“元祐学术”的形成与内涵

二、“元祐叙事”的模式与价值取向

三、由“元祐叙事”引起的几点思考

从南北对峙到南北融合:宋初近百年文坛的演变历程

一、南北文坛的差异与对峙

二、南文北移与南北交汇

三、南北文坛的冲突与整合

四、余论

宋体四六的功能与价值

二、“以文为骈”与宋体四六

三、宋体四六的功能与价值

北宋党争与“荆公体”

一、“荆公体”形成的党争因素

二、化解经世之悲与“荆公体”的意境

三、“荆公体”在艺术上的取径

王安石与新党作家群

一、政治集团与文学群体的双重角色

二、文学实践的“经术化”

三、结论

“崇宁党禁”下的文学创作趋向

一、“救时行道”精神的消失与创作主体的沉沦

二、“丰亨豫大”与谄诗谀文的盛行

三、“转喉都是讳”与内倾化趋向

两宋党争与“江西诗派”

二、《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党争烙印

三、朋党之争与“江西”诗人群的形成

四、余论

高压政治与“文丐奔竞”:“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

一、残酷的“绍兴党禁”

二、歌功颂德的政治文化运动

三、适应性变异的文化“基因”

杨万里“诚斋体”新解

一、“诚斋体”的主体特征

二、“诚斋体”的生命意识

三、“诚斋体”的审美意境

下 篇

宋室南渡后的“崇苏热”与词学命运

一、“崇苏热”的成因

二、“崇苏热”的“元祐情结”

三、“崇苏热”推进了宋词的发展

四、“崇苏热”对词学的负面影响

宋词本体的多元特征

一、功能结构的多样性

二、风格流变的多向性

三、创作主体的多重性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论纲

一、词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

二、风俗使词化合成为“文学—文化现象”

三、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的范围与任务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

一、唐宋词的文化功能

二、唐宋词的运行系统

三、运行系统的局限与突破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一、“一代之胜说”的成因

二、“一代之胜说”不符合文学史实

三、“一代之胜说”的“非历史化”特征

张先生平仕履二题

二、张先知渝离渝年代补正

苏轼词编年补证

参 考 文 献

二、经学

三、史籍与史论

四、文集

五、笔记小说

六、文学评论

七、近人著述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