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地骨皮治疗糖尿病药效物质电子书

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优势明显,本书作者通过动物口服耐糖实验、活性跟踪分离纯化技术、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分析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等中药现代化研究手段,充分阐明地骨皮治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为更好地将地骨皮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为发挥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售       价:¥

纸质售价:¥38.70购买纸书

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谢练武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字       数:9.3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优势明显,地骨皮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味良好药材一直沿用至今。为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作者通过动物口服耐糖实验、血清化学、活性介导分离纯化、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分析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研究,确认地骨皮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本书按单味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般程序行编排,包括概论、动物实验、药效物质、作用机理等章节。书中介绍的研究方法新颖典型,结论准确可靠,谱图数据翔实。本书对从事中药现代化、创新药物、生物分析等专业研究人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适用于中药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领域读者参阅。<br/>【推荐语】<br/>我国传统中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优势明显,本书作者通过动物口服耐糖实验、活性跟踪分离纯化技术、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分析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等中药现代化研究手段,充分阐明地骨皮治疗糖尿病的药效物质。为更好地将地骨皮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为发挥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br/>
目录展开

前言

缩略语

1 概论

1.1 地骨皮具有治疗消渴病的作用

1.1.1 医学古籍描述地骨皮用于治疗消渴病

1.1.2 现代研究证明地骨皮具有降血糖等多重功效

1.2 地骨皮中的药效成分

1.2.1 生物碱类

1.2.2 酰胺类

1.2.3 肽类

1.2.4 黄酮类

1.2.5 蒽醌类

1.2.6 香豆素类

1.2.7 木脂素类

1.2.8 萜类

1.2.9 甾醇与类固醇类

1.2.10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1.3 中药发挥降糖作用的药理学机制

1.3.1 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

1.3.2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1.3.3 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1.3.4 类胰岛素样作用

1.3.5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1.3.6 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1.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1.4.1 系统分离方法结合药效学实验研究

1.4.2 生物活性筛选/化学在线分析技术

1.4.3 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

1.4.4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

1.4.5 药味与药量加减拆方研究

1.4.6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1.4.7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2型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

1.5.1 动物模型

1.5.2 细胞水平筛选模型

1.5.3 分子水平筛选模型

1.5.4 高通量筛选

2 地骨皮降糖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试验药物

2.1.4 小鼠饲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建立IR动物模型

2.2.2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2.3 口服耐糖量测定

2.2.4 血清胰岛素测定方法

2.2.5 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

2.2.6 胰岛素敏感指数计算

2.2.7 肝脏组织HE染色

2.2.8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小鼠体重变化

2.3.2 小鼠OGTT实验结果比较

2.3.3 小鼠FBG水平变化

2.3.4 小鼠FINS水平变化

2.3.5 小鼠血脂水平的变化

2.3.6 小鼠胰岛素敏感指数

2.3.7 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

2.4 讨论

2.4.1 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建立2型糖尿病IR模型

2.4.2 地骨皮对IR小鼠体重的影响

2.4.3 地骨皮对IR小鼠血糖的影响

2.4.4 地骨皮对IR小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2.4.5 地骨皮对IR小鼠血脂的影响

2.4.6 地骨皮对IR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

2.4.7 地骨皮对IR小鼠胰岛素抵抗的评估

3 活性介导的地骨皮NF-κB抑制作用成分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试验药物

3.2 实验方法

3.2.1 NF-κB靶标生物活性跟踪分离

3.2.2 NMR与MS分析

3.2.3 NF-κB抑制活性试验

3.2.4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F-κB靶标活性跟踪分离药效物质

3.3.2 化合物结构表征

3.3.3 酚酰胺类化合物对NF-κB体外抑制活性

4 活性介导的地骨皮PPARγ激动作用成分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2 试验药物

4.2 实验方法

4.2.1 PPARγ靶标生物活性跟踪分离

4.2.2 NMR与MS分析

4.2.3 PPARγ体外活性试验

4.2.4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PARγ激动作用部位与成分

4.3.2 脂肪酸是地骨皮激活PPARγ的主要成分

4.3.3 地骨皮中有机酸的PPARγ激活作用

4.3.4 棕榈酸浓度与PPARγ的激活作用的相关性

4.3.5 棕榈酸对PPARγ的激动作用具有配体依赖性

5 地骨皮及其酚酰胺类与脂肪酸的降糖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动物

5.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5.1.3 实时PCR引物

5.2 实验方法

5.2.1 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

5.2.2 实时-PCR实验

5.2.3 统计学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小鼠肝脏AMPK与p-AMPK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5.3.2 小鼠肝脏AMPKα1和AMPKα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5.3.3 小鼠肝脏Akt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5.3.4 小鼠肝脏与骨骼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5.3.5 小鼠肝脏与骨骼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5.3.6 小鼠骨骼肌AS160与p-AS160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5.3.7 小鼠骨骼肌GLUT4基因转录水平变化

5.4 讨论

5.4.1 AMPK蛋白表达与活性对改善IR的影响

5.4.2 AMPKα1与AMPKα2亚基基因表达对改善IR的影响

5.4.3 PI3K/Akt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5.4.4 NF-κB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5.4.5 PPARγ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5.4.6 地骨皮及其化合物对小鼠骨骼肌I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