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政府质量奖评审实务电子书

售       价:¥

6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继云、王尚武 等(编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字       数:16.2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工具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高质量与效率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一个组织而言,在市场中竞争关键的实际上是组织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的背后,更多的是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较量,是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现。 从国外实践来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众多国家或政府、国际知名组织共识程度较高的一种管理模式,初是以美国国家质量奖标准(卓越绩效模式)表述出来的。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参考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国家标准,明确倡导我国的组织建立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框架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各种组织学习运用当代世界权威、实用、系统的管理模式,追赶世界一流组织提供了契机。 也正是如此,参照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戴明奖、欧洲质量奖的做法,我国自2001年起设立了全国质量奖,质量奖评审员这个特殊的群体随之应运而生。2012年,中国质量奖正式设立,该奖为政府奖励,是我国质量领域的荣誉。各地也纷纷设立了政府质量奖,截至目前,全国有24个省和直辖市、150个市(地、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广东省的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的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因为起步早,机制不断成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组织和评审人才,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对组织开展卓越绩效模式的评审,评审员的评审能力对评审成效有着决定性作用,比较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国内评审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质量奖的公信力有影响,同时对评审组织也缺少实质性帮助,这就违背了政府质量奖设立的初衷。由此可见,评审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对政府推行质量奖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质量奖评审员主要来自于咨询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中质量认证机构人数所占比重较高。因卓越绩效模式的评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评审员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管理经验有较高要求。从各地对评审员的培训来看,多以解读标准为主,对评审过程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较少,相关培训资料也比较匮乏。鉴于此,本书立足于评审员角度,从评审的组织、材料评审、现场评审等政府质量奖评审流程的各个环节加以阐述,提供了编者的评审经验和覆盖全过程的流程性文件,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参与编著的作者全部都参加过多次省市区级质量奖的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站在评审工作的角度上帮助评审员提升素质和能力,力图展示比一般的评审教材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不仅可作为培训机构和评审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新设政府质量奖的部门开展质量奖评审工作以及被评审组织应审的借鉴材料。 本书共分为九章,其中:章由黄琼执笔,第二章由李家驹执笔,第三章由陈海东执笔,第四章由王尚武执笔,第五章由周尧臣执笔,第六章由冯叙执笔,第七章由何子贤执笔,第八章由吴瞻执笔,第九章由刘继云执笔,统稿和校对由程竹芳、陈海东负责。 本书由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珠三角产业生态研究中心资助出版,并得到了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院、东莞市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廖昕海等同志在整体框架和文字修改上提出了宝贵意见,国内卓越绩效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权威专家——来自中国香港的江奇峰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对编写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锐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书中难免存在的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虚心听取意见,在再版时及时更正。
目录展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府质量奖现状

第二节 卓越绩效准则概述

第二章 领导的评审

第一节 “高层领导的作用”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二节 “组织治理”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三节 “社会责任”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三章 战略的评审

第一节 “战略制定”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二节 “战略部署”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三节 “战略”的现场评审技巧与提问

第四章 顾客与市场的评审

第一节 “顾客与市场”条款解读

第二节 “顾客与市场”评审及案例

第三节 “顾客与市场”的现场评审技巧与提问

第五章 资源的评审

第一节 “资源”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二节 “资源”的材料评审

第三节 “资源”的现场评审技巧与提问

第六章 过程管理的评审

第一节 “过程识别与设计”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二节 “过程实施与改进”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七章 测量、分析与改进的评审

第一节 “测量、分析与改进”概述及理解

第二节 “测量、分析与改进”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八章 结果的评审

第一节 “结果”概述与理解

第二节 “结果”条款解读与评审

第三节 “结果”的评审技巧与提问

第九章 评审技巧

第一节 评审组织

第二节 评审技巧

附录1 政府质量奖评审员行为规则(样例)

附录2 政府质量奖保密及公正性声明(样例)

附录3 政府质量奖评审员申报回避声明(样例)

附录4 政府质量奖预选评审员推荐表(样例)

附录5 政府质量奖评分簿(样例)

附录6 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评分表(样例)

附录7 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样例)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