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96.00购买纸书

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杜长明 编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字       数:46.1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有机废气与恶臭气体等离子体净化的前沿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共分为21章。主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与有机废气,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气,电子束净化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微波等离子体净化器,等离子体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技术、吸附与等离子体组合净化技术、等离子体与生物过滤组合处理技术,基于有机废气的结构分类介绍等离子体净化效果,包括等离子体分解烷类气体、等离子体净化醛类气体、等离子体净化苯系物、等离子体净化醇类气体、等离子体净化酮类气体、等离子体净化含氟烃类化合物、等离子体净化含氯烃类化合物、等离子体净化含氮恶臭气体、等离子体净化含硫恶臭气体。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作为从事环境、能源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br/>【推荐语】<br/>有机废气是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等离子体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在科研和工程领域具有广阔前景。著者从2003年始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公发表和未发表的等离子体科技文献资料和实物照片,一直致力于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到能源、环保、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探索性实践经验。本书汇聚了多国的先研究成果,从放电等离子体的发生基本原理和机理、发生器类型、物理化学特征到有机物降解机理、工程案例均做了详细介绍。<br/>【作者】<br/>杜长明,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山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2001年获热能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选了中国发明协会银奖(2008),“珠江科技新星”(2013),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青年科技奖”(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4)。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2015),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2014),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2014),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清洁生产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金华市环保局环保专家(2015),广东省实验中学钟南山科学人才培养班校外导师(2015),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专家技术委员会专家(2015),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2015) ,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专家(2016)。<br/>
目录展开

前 言

第1章 挥发性有机物与有机废气

1.1 挥发性有机物

1.1.1 挥发性有机物定义

1.1.2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

1.1.3 挥发性有机物危害

1.2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及法规

1.3 挥发性有机物源强核算

1.3.1 挥发性有机物产生源强的核算方法

1.3.2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强的核算方法

1.4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

1.4.1 冷凝法

1.4.2 膜分离法

1.4.3 吸收法

1.4.4 吸附法

1.4.5 热氧化法

1.4.6 催化氧化法

1.4.7 生物过滤法

1.4.8 光催化法

1.4.9 低温等离子体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气

2.1 等离子体

2.1.1 等离子体定义与特征

2.1.2 等离子体分类

2.1.3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

2.2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机废气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子束净化器

3.1 电子束原理

3.2 电子束反应器类型

3.2.1 电子束反应器

3.2.2 电子束协同催化反应器

3.3 电子束净化有机废气影响参数

3.3.1 初始浓度

3.3.2 湿度

3.3.3 背景气体

3.3.4 辐照剂量

3.4 电子束处理VOCs机理

3.5 工业应用实例

3.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

4.1 辉光放电原理

4.2 辉光放电反应器类型

4.2.1 针板型放电

4.2.2 微空心阴极管放电

4.2.3 毛细管辉光放电

4.3 辉光放电净化有机废气影响参数

4.3.1 进气流速和停留时间

4.3.2 初始浓度

4.3.3 针数的影响

4.3.4 能量密度

4.4 辉光放电处理VOCs机理

4.5 辉光等离子体处理系统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

5.1 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展历程

5.2 介质阻挡放电原理

5.3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5.3.1 线筒型

5.3.2 筒筒型

5.3.3 板板型

5.3.4 催化剂填充型

5.3.5 吸附剂填充型

5.3.6 多级串联型

5.3.7 多级并联型

5.4 技术影响参数

5.4.1 气体流速

5.4.2 VOCs初始浓度

5.4.3 水汽湿度

5.4.4 背景气体成分

5.4.5 反应器结构

5.4.6 供给电压和频率

5.4.7 电极尺寸和材料

5.4.8 介质性质

5.4.9 温度

5.4.10 催化剂种类

5.4.11 催化剂位置

5.4.12 UV光源

5.4.13 能量密度

5.4.14 VOCs混合物

5.5 降解产物

5.5.1 气态产物分析

5.5.2 液态和固态产物分析

5.5.3 能耗和能效

5.6 VOCs降解机理

5.6.1 活性粒子生成

5.6.2 VOCs的分解机理

5.7 工程案例

5.7.1 沥青烟气净化

5.7.2 H2S和CS2净化

5.8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

6.1 电晕放电原理

6.2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类型

6.2.1 正电晕和反电晕

6.2.2 脉冲电晕

6.2.3 线板电极

6.2.4 线筒电极

6.2.5 针板电极

6.2.6 线圈式电极

6.2.7 喷嘴式电极

6.2.8 刀板电极

6.2.9 串并联多极系统

6.3 技术影响参数

6.3.1 反应器结构

6.3.2 电极形状与材料

6.3.3 串并联级数

6.3.4 峰值电压

6.3.5 水汽湿度

6.3.6 背景气体氧气浓度

6.3.7 填充介质

6.3.8 反应器温度

6.4 降解结果分析

6.4.1 气态产物分析

6.4.2 液态或固态产物副产物分析

6.5 能耗与能效分析

6.6 技术与经济结果分析

6.7 电晕放电放电降解VOCs机理

6.8 工业应用案例

6.8.1 烟气净化

6.8.2 造纸废气处理

6.8.3 垃圾焚烧尾气净化

6.9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对比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

7.1 滑动弧放电原理

7.2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

7.2.1 刀形电极

7.2.2 多电极

7.2.3 旋转电弧放电

7.2.4 龙旋风电弧放电

7.2.5 缩放电极电弧放电

7.2.6 滑动弧放电联合其他技术

7.3 技术参量

7.3.1 气体流速

7.3.2 VOCs初始浓度

7.3.3 水汽湿度

7.3.4 背景气体成分

7.3.5 反应器结构

7.3.6 供给电压和频率

7.3.7 电极尺寸和材料

7.4 降解产物

7.4.1 气态产物分析

7.4.2 液态和固态产物分析

7.5 能耗和能效分析

7.6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降解VOCs机理

7.7 工程案例

7.8 比较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净化器

8.1 射频放电原理

8.2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

8.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器(ICP)

8.2.2 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器(CCP)

8.3 技术影响参数与降解结果

8.3.1 操作压力

8.3.2 输入功率

8.3.3 辅助气体

8.3.4 电极材料和结构

8.3.5 气态产物结果分析

8.3.6 固态产物分析

8.4 射频放电降解VOCs机理

8.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9章 微波等离子体净化器

9.1 微波放电原理

9.2 微波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类型

9.2.1 常规微波等离子体炬射流

9.2.2 阶梯型谐振腔微波等离子体射流

9.2.3 微波等离子体燃烧器

9.2.4 改进的低压微波等离子体反应器

9.2.5 双焦等离子体源微波反应器

9.3 技术影响参数

9.3.1 微波功率

9.3.2 背景气体

9.3.3 初始浓度

9.3.4 喷嘴内径与气体流速

9.3.5 水蒸气的含量

9.3.6 处理温度

9.4 产物分析

9.4.1 气态产物

9.4.2 固态产物

9.5 微波放电降解VOCs机理

9.6 不同微波等离子体放电处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第10章 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技术

10.1 等离子体-紫外光催化技术机理

10.2 等离子体-紫外光催化反应器

10.3 工艺影响参数

10.3.1 入口浓度

10.3.2 湿度

10.3.3 输入功率

10.3.4 处理顺序

10.4 工程案例

10.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1章 吸附与等离子体组合净化技术

11.1 吸附与等离子体组合关键技术

11.1.1 吸附-分离浓缩-等离子体分解

11.1.2 吸附富集-等离子体原位分解再生

11.2 吸附与等离子体耦合机制

11.3 净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1.3.1 吸附剂

11.3.2 解吸气体

11.3.3 放电功率

11.3.4 放电处理时间

11.3.5 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11.4 工程实例

11.4.1 吸附-分离浓缩-等离子体分解系统的应用

11.4.2 吸附富集-等离子体原位分解再生系统的应用

11.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2章 等离子体与生物过滤组合处理技术

12.1 等离子体与生物过滤耦合机理

12.2 等离子体与生物过滤组合反应器结构

12.2.1 塔式等离子体-生物过滤组合系统

12.2.2 滤池式等离子体-生物过滤组合系统

12.3 工艺影响参数

12.3.1 污染物浓度

12.3.2 运行和停留时间

12.4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13章 等离子体分解烷类气体

13.1 含烷类气体的危害

13.2 等离子体处理含烷类气体系统

13.2.1 电晕放电

13.2.2 介质阻挡放电

13.2.3 滑动弧放电

13.2.4 射频放电

13.3 技术影响参数

13.3.1 初始浓度

13.3.2 气体流量

13.3.3 催化剂

13.3.4 温度

13.3.5 比能耗

13.3.6 放电功率

13.3.7 烃类化学结构

13.3.8 空气湿度

13.3.9 氧气浓度

13.3.10 载气

13.4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13.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 等离子体净化醛类气体

14.1 含醛废气的来源与处理

14.2 等离子体处理含醛气体系统

14.2.1 电晕放电

14.2.2 介质阻挡放电

14.2.3 高频电容耦合放电

14.3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4.3.1 反应器结构

14.3.2 电压

14.3.3 VOCs初始浓度

14.3.4 背景气体成分

14.3.5 VOCs化学结构

14.3.6 催化剂

14.3.7 气体流速

14.3.8 温度

14.3.9 输入能量

14.4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14.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5章 等离子体净化苯系物

15.1 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与处理

15.1.1 来源

15.1.2 危害

15.1.3 处理技术

15.2 等离子体处理苯系物系统

15.2.1 电晕放电

15.2.2 介质阻挡放电

15.2.3 滑动弧放电

15.2.4 射频放电

15.2.5 辉光放电

15.2.6 表面放电

15.3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5.3.1 施加电压与电场强度

15.3.2 输入电流

15.3.3 频率

15.3.4 输入能耗

15.3.5 反应器类型

15.3.6 反应器尺寸与材料

15.3.7 电极形状

15.3.8 电极材料

15.3.9 载气

15.3.10 气体停留时间和气体流速

15.3.11 苯系物种类

15.3.12 单独VOCs与混合VOCs

15.3.13 初始浓度

15.3.14 湿度

15.3.15 催化剂

15.3.16 各反应条件影响程度比较

15.4 降解过程产物与降解机理

15.4.1 苯降解机理

15.4.2 甲苯降解机理

15.4.3 对二甲苯降解机理

15.4.4 邻二甲苯降解机理

15.4.5 苯乙烯降解机理

15.5 风险评价

15.5.1 苯降解副产物

15.5.2 苯乙烯和邻二甲苯降解副产物

15.6 应用测试

参考文献

第16章 等离子体净化醇类气体

16.1 醇类气体的特征与净化

16.1.1 来源与特征

16.1.2 净化技术

16.2 等离子体处理含醇气体系统

16.2.1 电晕放电

16.2.2 介质阻挡放电

16.2.3 微波放电

16.2.4 射频放电

16.3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16.4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6.4.1 初始浓度

16.4.2 温度

16.4.3 含水量

16.4.4 连续吸附/再生和连续处理

16.4.5 输入功率

16.4.6 催化剂

16.4.7 气体流速

16.4.8 载气成分

16.4.9 放电电压

16.4.10 放电频率

16.4.11 背景气体

16.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7章 等离子体净化酮类气体

17.1 含酮气的来源与处理

17.2 等离子体处理含酮气体系统

17.2.1 电晕放电

17.2.2 介质阻挡放电

17.2.3 高压辉光放电

17.3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7.3.1 反应器结构

17.3.2 电流

17.3.3 湿度

17.3.4 背景气体成分

17.3.5 输入功率

17.3.6 能量密度

17.3.7 催化剂

17.4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17.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8章 等离子体净化含氟碳氢化合物

18.1 含氟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与处理

18.2 等离子体处理含氟挥发性有机物系统

18.2.1 介质阻挡放电

18.2.2 滑动弧放电

18.2.3 电晕放电

18.2.4 微波放电

18.2.5 辉光放电

18.3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8.3.1 施加电压

18.3.2 输入能量

18.3.3 反应器结构

18.3.4 背景气体

18.3.5 气体流速

18.3.6 初始浓度

18.3.7 停留时间

18.3.8 催化剂

18.3.9 湿度

18.3.10 温度

18.4 降解过程产物与降解机理

18.4.1 C2F6的分解机理

18.4.2 CCl2-CClF2的分解机理

18.4.3 CF4的分解机理

18.4.4 C2H2F4的分解机理

18.4.5 SO2F2的分解机理

18.4.6 CF2Br2的分解机理

18.4.7 NF3的分解机理

18.4.8 SF6的分解机理

18.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9章 等离子体净化含氯烃类化合物

19.1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与处理

19.2 等离子体处理含氯挥发性有机物系统

19.2.1 电晕放电

19.2.2 介质阻挡放电

19.2.3 滑动弧放电

19.2.4 微波放电

19.2.5 辉光放电

19.3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19.3.1 背景气体

19.3.2 温度

19.3.3 初始浓度

19.3.4 含水量

19.3.5 放电功率

19.3.6 气体流速

19.3.7 催化剂

19.3.8 能量密度

19.3.9 处理时间

19.3.10 施加电压

19.3.11 脉冲与频率

19.3.12 污染物种类

19.3.13 气体检测器管子长度

19.4 降解机理分析

19.4.1 C2HCl3分解机理

19.4.2 CH2Cl2分解机理

19.4.3 C2H3Cl3分解机理

19.4.4 CCl4和CHCl3分解

19.5 副产物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第20章 等离子体净化含氮恶臭气体

20.1 含氮类恶臭气的来源与特征

20.2 含氮类恶臭气的处理技术

20.3 等离子体处理含氮恶臭气体系统

20.3.1 电晕放电

20.3.2 介质阻挡放电

20.3.3 滑动弧放电

20.3.4 微等离子体

20.4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20.4.1 反应器结构

20.4.2 电压

20.4.3 背景气体成分

20.4.4 气体流速

20.4.5 VOCs初始浓度

20.4.6 温度

20.4.7 湿度

20.4.8 催化剂

20.5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20.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1章 等离子体净化含硫恶臭气体

21.1 含硫类恶臭气的来源与特征

21.2 含硫类恶臭气的处理技术

21.3 等离子体处理含硫恶臭气体系统

21.3.1 电晕放电

21.3.2 介质阻挡放电

21.3.3 滑动弧放电

21.3.4 射频放电

21.4 净化技术影响参数

21.4.1 反应器结构

21.4.2 电压

21.4.3 电源频率

21.4.4 气体流速

21.4.5 背景气体成分

21.4.6 VOCs初始浓度

21.4.7 湿度

21.4.8 温度

21.4.9 催化剂

21.5 降解产物与降解机理

21.5.1 硫化氢

21.5.2 硫醇类

21.5.3 二硫化碳

21.5.4 二甲基硫

21.6 工程案例

21.7 展望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