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批判的,审美的,实践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电子书

售       价:¥

1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张丽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15

字       数:15.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批判的,审美的,实践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对象及其现实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综述及其相关评介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3 已有研究的基本特点

1.3 研究思路及其基本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思想脉络

2.1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理论品格的承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原则和历史方法

2.1.2 理论视域的开启:审美现代性视域中读解美的力量

2.1.3 理论基调的奠定:观照人的存在境遇的存在主义

2.1.4 理论思路的渐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批判理论发展

2.2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形成的思想脉络

2.2.1 早期艺术理论:初显探讨艺术功能的理论端倪

2.2.2 中期批判理论:进而揭示意识控制的异化实质

2.2.3 晚年审美理论:归于发现审美形式的美学实践

第3章 批判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3.1 提取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基本症候:单向度性

3.1.1 单向度性的社会表现

3.1.2 单向度性的意识控制

3.1.3 单向度性的双向转化

3.2 确认单向度性症候的形成逻辑:工具理性的意识统治

3.2.1 工具理性的意识统治是现代性症候的根源

3.2.2 技术体系是工具理性统治的物质基础

3.2.3 工具理性实现现代性统治的基本途径

3.3 勾勒消解现代性症候的必然逻辑:意识重建

3.3.1 理性观的历史嬗变

3.3.2 理性与感性统一的意识体系

3.3.3 新的意识范畴:主客体统一的意识形式

第4章 审美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理论确立

4.1 新感性:艺术革命意蕴的根源

4.1.1 新感性的否定内涵

4.1.2 新感性否定内涵的革命意蕴

4.1.3 新感性的否定性革命实践

4.2 艺术革命意蕴的第一层内涵:引导性特征

4.2.1 艺术的引导性革命内涵

4.2.2 现代性危机中引导性革命的先导地位

4.2.3 艺术革命的引导性作用

4.3 艺术革命意蕴的第二层内涵:整体性特征

4.3.1 现代性视域中革命的整体性要求

4.3.2 艺术世界存在方式的整体性特征

4.3.3 整体性革命要求整体性特征

4.4 艺术的实践潜能与实践可能:审美之维

4.4.1 审美形式:美学实践的本体维度

4.4.2 审美形式的实践潜能

4.4.3 审美形式的实践可能

第5章 实践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实践之途

5.1 美学实践的现实困境

5.1.1 肯定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5.1.2 大众文化的商品价值异化

5.2 美学实践的物质基础:重构技术

5.2.1 技术体系:美学实践的物质基础

5.2.2 技术与艺术: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5.2.3 新感性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渗透

5.2.4 新感性在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渗透

5.2.5 新感性以技术为物质中介在全社会范围的渗透

5.3 美学实践的现实基础:重塑主体

5.3.1 主体领域的意识革命

5.3.2 审美形式重建理性观念

5.3.3 审美形式改造交往间性的努力

5.3.4 重塑人的主体性

第6章 反思: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新趋势与内在悖论

6.1 实践意蕴: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新趋势

6.2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基本特征的内在悖论

6.2.1 “批判的”与“审美的”之理论悖论

6.2.2 “审美的”与“实践的”之实践悖论

6.3 审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6.4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解读

6.4.1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6.4.2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乌托邦色彩

6.4.3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实践旨趣

6.4.4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语 审美教育的现代化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