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高压脉冲电场破乳动力学行为与机理电子书

售       价:¥

2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龚海峰、彭烨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01

字       数:10.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介绍了高压脉冲电场破乳脱水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围绕电场破乳动力学行为机理的四个主要内容,即乳化液滴电场动力学基础、乳化单液滴动力学行为、乳化双液滴动力学行为和最佳破乳电场条件及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特别是脉冲电场中液滴的极化特性、液滴的稳态变形模型、振动液滴的受力分析、液滴的非线性振动、双液滴的吸斥与碰撞、液滴的参激共振以及液滴的最佳结聚条件与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目录展开

书名页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常用的破乳脱水方法

1.1.1 化学法

1.1.2 物理化学法

1.1.3 物理法

1.2 电场脱水法

1.3 脉冲电场破乳机理

1.4 本书的主要结构

参考文献

第2 章 电场破乳机理研究回顾

2.1 电场结聚机理和模型

2.1.1 液滴结聚过程(原理)

2.1.2 偶极结聚

2.1.3 油膜稀释(消耗)

2.1.4 链状结构及结聚机理

2.1.5 电泳

2.1.6 介电泳

2.2 水滴-水滴及水滴-界面结聚数学模型

2.3 施加电场的影响

2.3.1 脉冲直流电场

2.3.2 直流电场

2.3.3 交流电场

2.4 频率的影响

2.5 电极的设计及绝缘层的影响

2.6 水滴大小

2.7 乳化液在电结聚器中的处理时间

2.8 水滴在界面平均停留时间与电场的关系

2.9 分散相体积分数及表面活性元素对结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 章 单液滴拉伸变形动力学

3.1 液滴内部电场强度的分布

3.1.1 传统圆球形液滴模型

3.1.2 椭球模型

3.2  液滴的极化强度

3.2.1 圆球模型

3.2.2 长球模型

3.2.3 计算及分析

3.3  液滴稳态拉伸变形

3.3.1 数学模型

3.3.2 模型求解

3.3.3 算例及分析

3.4  实验及讨论

3.4.1 实验目的及方法

3.4.2 实验设备及步骤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液滴拉伸极限问题

3.5.1 模型构建

3.5.2 模型结果

参考文献

第4 章 单液滴动力学行为特性

4.1 液滴振动受力分析

4.1.1 液滴的振动惯性力

4.1.2 液滴的振动恢复力

4.1.3 振动液滴的电场激励力

4.1.4 振动液滴的阻力

4.2 液滴的线性振动^([6])

4.3 液滴的非线性参激振动

4.3.1 液滴振动动力学模型

4.3.2 液滴振动的一次近似解

4.3.3 液滴振动的数值解

4.3.4 算例及分析

4.4 系统参数对液滴振动特性的影响

4.4.1 油液黏度的影响

4.4.2 液滴界面张应力的影响

4.4.3 液滴初始半径的影响

4.4.4 电场幅值的影响

4.4.5 油液介电常数的影响

4.5 验证实验

4.5.1 实验目的及方法

4.5.2 实验设备及步骤

4.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5 章 双液滴动力学行为及特性

5.1 液滴间的电场力

5.1.1 传统偶极子模型

5.1.2 “二分子”长球模型

5.1.3 算例及分析

5.2 液滴间的吸-斥作用

5.2.1 偶极子模型的吸-斥临界角

5.2.2 “二分子”长球模型的吸-斥临界角

5.2.3 算例及分析

5.3 验证实验

5.3.1 实验目的及方法

5.3.2 实验设备及步骤

5.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 章 乳化油破乳最佳电场条件

6.1 最佳结聚频率

6.2 “共振”振幅

6.3 最佳结聚电场条件及参数的确定

6.4 算例

6.5 液滴结聚实验及分析

6.5.1 实验目的及方法

6.5.2 实验设备及步骤

6.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压脉冲电厂破乳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