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十期):走进广州电子书

   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和落脚,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也必将适应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转变,金融发展的焦也应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才能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把社会资源优先配置到实体经济效率*、活力*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广的领域,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售       价:¥

纸质售价:¥44.00购买纸书

23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18

字       数:16.3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中国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简称“CDI CFCI”)是一项衡量中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客观指标评价中国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劣势,从而为一步提出提升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奠定基础。首期CDI 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更新一次,此次发布的是2018年第十期指数。    第十期CDI CFCI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强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和武汉。    本期指数走广州——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广州是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伴随着贸易的兴盛,金融服务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目前,广州金融中心竞争力排名牢牢占据着全国第4的位置。<br/>【推荐语】<br/>   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和落脚,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也必将适应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转变,金融发展的焦也应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才能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把社会资源优先配置到实体经济效率*、活力*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广的领域,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是观察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一个良好窗口,通过对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的持续跟踪研究,可以欣喜地发现,31个金融中心继续保持“规模”扩张的同时,“质量”变革也正在全面兴起: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跨境金融等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的产业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活跃,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效率和扩大服务的“利器”;与此同时,“影子银行”监管趋于强化推动着我国金融体系“正本清源”,为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腾出巨大空间。<br/>【作者】<br/>   中国(深圳)综合发研究院    中国(深圳)综合发研究院以下称“综研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9年2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国内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2015年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单位。    综研院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放的需要,致力于为中国各级政府和国内外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操性的研究咨询服务。主要研究领域有:国家宏观战略、区域经济、城市化、产业发展和政策、以及企业战略与投资决策。    自成立以来,综研院不断探索完善有利于社会智库发展的机制和运作模式,将研究与咨询有机结合,成为国内各类智库中具有市场化特色和活力的一个新型智库。    综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国家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任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任院长兼首席专家。<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编委会成员

序言

上篇 第十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

第1章 总论

第2章 中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

2.1 第十期CDI CFCI评价方法

2.2 第十期CDI CFCI评价结果

第3章 全国性金融中心评价

3.1 总体评价

3.2 上海金融中心评价

3.3 北京金融中心评价

3.4 深圳金融中心评价

第4章 东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4.1 总体评价

4.2 大连金融中心评价

4.3 沈阳金融中心评价

4.4 长春金融中心评价

4.5 哈尔滨金融中心评价

第5章 北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5.1 总体评价

5.2 天津金融中心评价

5.3 济南金融中心评价

5.4 青岛金融中心评价

5.5 石家庄金融中心评价

第6章 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6.1 总体评价

6.2 杭州金融中心评价

6.3 南京金融中心评价

6.4 苏州金融中心评价

6.5 宁波金融中心评价

6.6 无锡金融中心评价

6.7 温州金融中心评价

第7章 南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7.1 总体评价

7.2 广州金融中心评价

7.3 厦门金融中心评价

7.4 福州金融中心评价

第8章 中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8.1 总体评价

8.2 武汉金融中心评价

8.3 郑州金融中心评价

8.4 长沙金融中心评价

8.5 合肥金融中心评价

8.6 南昌金融中心评价

第9章 西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评价

9.1 总体评价

9.2 成都金融中心评价

9.3 重庆金融中心评价

9.4 西安金融中心评价

9.5 昆明金融中心评价

9.6 乌鲁木齐金融中心评价

9.7 南宁金融中心评价

中篇 2017年中国金融中心创新实践报告

第10章 P2P平台:商业模式经历考验

10.1 违约事件频现引发行业地震

10.2 重拳整治直指平台违规运营

10.3 未来P2P模式还能否持续

第11章 区块链:繁荣背后的隐忧

11.1 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元年

11.2 官方力推区块链技术创新

11.3 “跟风炒作”危及行业健康发展

11.4 关键技术落地应用仍有待突破

第12章 监管体制改革:统一监管大幕拉开

12.1 监管范围重叠推动银保监合并

12.2 “超级央行”模式为何未能落地

12.3 “三层+双峰”将成为今后监管体系基础构架

第13章 民营银行:两极分化趋势渐显

13.1 民营银行发展进入“快车道”

13.2 互联网银行风头正劲

13.3 区域民营银行遭遇发展瓶颈

第14章 绿色金融:“补贴退坡”营造发展契机

14.1 “去补贴”激发市场融资需求

14.2 绿色信贷增速止跌回升

14.3 绿色债券成市场新亮点

14.4 环境产权交易全面推广

第15章 普惠金融:强力支撑脱贫攻坚

15.1 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15.2 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

15.3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日益丰富

15.4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第16章 跨境金融:助推“引进来”与“走出去”

16.1 持股比例限制松绑降低外资准入门槛

16.2 跨境结算业务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16.3 中资机构各尽其长积极布局海外业务

16.4 CDR基金登陆拓宽市场对外投资通道

第17章 消费金融:新零售推动创新升级

17.1 传统金融机构发力消费金融

17.2 消费场景成为各方必争之地

17.3 大数据风控将成关键保障

第18章 文化金融:创新与规范平衡期

18.1 严监管下文化金融发展步调趋缓

18.2 “新媒体”成为文化金融主要投资热点

18.3 文化金融创新有赖二者深度融合

下篇 广州金融中心发展报告

第19章 广州金融中心发展历程

19.1 历史发展上的广州:千年商都铸就中国金融桥头堡

19.2 改革开放后的广州:曲折中加速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19.3 步入新时代的广州:跃居国际性顶级金融中心行列

第20章 广州金融中心发展评价

20.1 综合竞争力评价

20.2 金融产业绩效评价

20.3 金融机构实力评价

20.4 金融市场规模评价

20.5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第21章 广州传统金融业发展

21.1 银行业发展

21.2 证券期货业发展

21.3 保险业发展

第22章 广州新兴金融业发展

22.1 准金融机构发展

22.2 创新金融业态发展

第23章 广州交易平台建设

23.1 中证报价南方市场

23.2 广州交易所集团

23.3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

23.4 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23.5 广州商品清算中心

23.6 广州航运交易所

第24章 广州金融功能区建设

24.1 路径选择:以功能区建设推动要素集聚

24.2 科学规划:“一区一金融功能区”基本成型

24.3 发展成效:特色金融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24.4 未来展望:打造“一核多中心”发展格局

第25章 广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5.1 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25.2 金融人才支持政策

25.3 金融产业促进政策

第26章 广州法人金融机构发展

26.1 广州银行类法人机构

26.2 广州证券类法人机构

26.3 广州保险类法人机构

26.4 广州基金管理类法人机构

26.5 广州期货公司法人机构

26.6 广州其他类金融法人机构

第27章 广州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27.1 总体概况

27.2 主要举措

27.3 前景展望

第28章 广州产业金融发展

28.1 总体概况

28.2 主要举措

28.3 前景展望

第29章 广州金融开放合作

29.1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集聚

29.2 跨境人民币业务蓬勃开展

29.3 金融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29.4 广州金融开放合作展望

第30章 广州金融中心建设展望

30.1 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30.2 建设现代金融改革创新高地

30.3 建设广州金融运行“安全区”

附录1:主要指标说明

附录2:CFCI10评价指标数据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