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智能信息融合与目标识别方法电子书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落地分支之一,图像识别和目标识别已经作为先头兵启了各式各样的应用之旅。本书则是从基本的原理出发对目标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行了详述,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对在行目标识别时的信息融合技术行了讨论,一步丰富了本书内容。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售       价:¥

纸质售价:¥57.80购买纸书

27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胡玉兰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15

字       数:12.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智能信息融合与目标识别方法》研究了信息融合目标识别技术,首先分析了特征级融合目标识别的基本理论,然后研究了多源图像的预处理、结合阈值分割的分水岭算法、结合聚类分割的分水岭算法、目标特征提取方法。对于特征融合方法,研究了基于协方差矩阵多特征信息融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融合方法、基于改免疫遗传的特征融合方法、基于独立分量的特征融合、对典型相关分析特征融合方法的改。后介绍了基于优化改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模糊支持向量机理论与编程、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系统。<br/>【推荐语】<br/>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落地分支之一,图像识别和目标识别已经作为先头兵启了各式各样的应用之旅。本书则是从基本的原理出发对目标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行了详述,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对在行目标识别时的信息融合技术行了讨论,一步丰富了本书内容。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br/>
目录展开

前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特征级融合目标识别的基本理论

2.1 信息融合目标识别结构

2.2 特征级融合目标识别系统基本结构

2.3 特征级融合目标识别的关键问题分析

2.3.1 特征数据库

2.3.2 特征提取

2.3.3 特征融合

2.3.4 目标识别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源图像的预处理

3.1 多源图像的去噪

3.1.1 噪声分析

3.1.2 常用的图像去噪方法

3.1.3 几种较新的去噪方法

3.2 多源图像的平滑

3.2.1 均值平滑法

3.2.2 邻域平均法

3.2.3 加权平均法

3.2.4 选择式掩模平滑法

3.3 多源图像的滤波

3.3.1 低通滤波

3.3.2 高通滤波

3.3.3 中值滤波

3.3.4 维纳滤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合阈值分割的分水岭算法

4.1 引言

4.2 图像阈值分割概述

4.3 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

4.3.1 全局阈值法

4.3.2 局部阈值法

4.3.3 动态阈值法

4.4 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合聚类分割的分水岭算法

5.1 图像聚类分割概述

5.2 常用的图像聚类分割算法

5.2.1 划分聚类算法

5.2.2 层次聚类算法

5.2.3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5.2.4 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

5.2.5 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

5.3 改进的FCM聚类分割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目标特征提取方法

6.1 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

6.1.1 经典的特征提取方法

6.1.2 多项式不变矩

6.1.3 共生矩阵

6.2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特征提取和融合

6.2.1 多传感器特征提取

6.2.2 目标区域分割和检测

6.2.3 特征提取与融合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协方差矩阵多特征信息融合

7.1 图像特征提取

7.1.1 多传感器特征提取

7.1.2 灰度特征

7.1.3 空间信息特征

7.1.4 梯度信息特征

7.2 协方差矩阵的构造

7.2.1 协方差矩阵与协方差

7.2.2 协方差矩阵距离的度量

7.2.3 特征协方差

7.3 多特征信息融合

7.4 融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融合方法

8.1 特征提取

8.1.1 灰度共生矩阵

8.1.2 Hu不变矩

8.2 几何特征

8.3 主成分分析的定义

8.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8.3.2 数学模型

8.3.3 主成分的推导

8.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图像特征级融合实现

8.4.1 目标特征的提取

8.4.2 特征融合

8.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的特征融合方法

9.1 遗传算法基础理论

9.1.1 遗传算法概述

9.1.2 遗传算法流程

9.2 一般的免疫算法基础理论

9.2.1 免疫算法概述

9.2.2 免疫算法流程

9.2.3 一般的免疫遗传算法

9.3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的图像特征级融合实现

9.3.1 改进算法的关键技术

9.3.2 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的特征融合原理

9.3.3 特征级融合实现

9.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独立分量的特征融合

10.1 ICA的定义

10.2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

10.3 ICA独立性的度量

10.3.1 非高斯性

10.3.2 互信息

10.4 快速固定点ICA算法

10.5 基于ICA的图像特征级融合实现

10.5.1 ICA的预处理

10.5.2 特征融合

10.6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对典型相关分析特征融合方法的改进

11.1 CCA的基本思想

11.2 CCA的基本原理

11.2.1 CCA的数学描述

11.2.2 典型相关的定义及导出

11.2.3 CCA的基本性质

11.3 典型相关变量和相关系数的求解步骤

11.4 基于CCA改进算法的图像特征级融合实现

11.4.1 改进算法的关键技术

11.4.2 特征融合过程

1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基于优化改进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目标识别

12.1 BP神经网络

12.1.1 BP网络模型

12.1.2 BP神经网络结构

12.1.3 BP神经网络训练学习

12.1.4 BP神经网络主要特点

12.2 改进的BP神经网络

12.3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12.3.1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

12.3.2 PSO算法的基本流程

12.4 PSO优化改进的BP神经网络

12.4.1 PSO优化问题分析

12.4.2 PSO优化算法流程

12.5 仿真结果分析和识别系统实现

12.5.1 仿真结果分析

12.5.2 识别系统实现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模糊支持向量机理论与编程实现

13.1 模糊数学理论

13.1.1 模糊数学的发展历程

13.1.2 模糊集

13.1.3 几种常见的模糊隶属度函数

13.2 支持向量机理论

13.2.1 经验风险

13.2.2 结构风险最小化

13.2.3 最优超平面

13.2.4 VC维数

13.2.5 核函数

13.3 模糊支持向量机理论

13.3.1 第一种模糊支持向量机

13.3.2 第二种模糊支持向量机

13.4 模糊隶属度核函数的选择

13.4.1 基于类中心距离的隶属度函数

13.4.2 基于S形函数的隶属度函数

13.4.3 基于π形函数的隶属度函数

13.5 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编程实现

13.6 本章小结

第14章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系统实现

14.1 模糊支持向量机识别系统的架构

14.2 图像预处理部分的实现

14.2.1 文件的打开与显示

14.2.2 预处理模块图像增强的执行

14.2.3 预处理模块图像分割的执行

14.3 特征提取部分的实现

14.3.1 文件的打开与显示

14.3.2 传感器类型的选择

14.3.3 计算相应的特征值

14.3.4 特征值的存储

14.4 目标特征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实现

14.4.1 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

14.4.2 目标动态特征库管理技术

14.4.3 目标特征数据库建立

14.4.4 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实现

14.5 模型训练部分

14.6 目标识别部分

14.6.1 目标识别模块工作流程与结果显示

14.6.2 目标识别结果分析与对比

1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