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1.60购买纸书

2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文余源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2-26

字       数:28.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社会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对于重塑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巩固脱贫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村治理、振兴乡村活力等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对农村社区相关概念、理论和国内外研究展行了述评,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国际经验行了介评,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程、主要成效、关键问题、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特征,梳理比较了中国农村社区主要建设模式及其未来方向,阐发了新时代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原则,结合国情提出了中国农村社区应遵照政府推动-理论研究-发布文件-讨论完善-示范带动-全国覆盖的思路推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设定了近期和远期目标,从基础设施、社区组织、服务体系、社会保障、社区文化、资源整合、人才队伍等方面设计了为实现目标的多领域多层次任务体系,并从编制规划、自治组织、公共服务、财政扶持、多元投、土地支持、经济支撑、人才培育和体制机制等层面探讨了推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体系框架。<br/>【作者】<br/>文余源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与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担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和副秘书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br/>
目录展开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统筹城乡发展,重塑城乡关系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

(三)坚持扶贫开发与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

(五)城镇化、市场化推动,农村社会形态转变

(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微观农村组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进展

(一)关于农村社区的相关概念理论

(二)社区治理模式问题

(三)社区建设与发展实践研究

(四)对中国农村社区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进展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特征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

(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问题

(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治理问题

三、评述

第二章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社区与农村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与发展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的发展

二、农村社区及其与城市社区的异同

(一)农村社区的概念

(二)农村社区的功能与特征

(三)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异同

三、农村社区的分类

(一)以社区范围标准划分的社区类型

(二)以组织形式划分的社区类型

(三)以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的社区类型

(四)以经济活动性质划分的农村社区类型

(五)以社区规模划分的农村社区类型

(六)以社区形态划分的农村社区类型

(七)以社区发展水平划分的农村社区类型

(八)以发展时间顺序和居民点分布状况划分的农村社区

四、中国农村社区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转型进程中

(二)我国农村社区具有多元类型

(三)我国农村社区人口聚居规模较小

(四)我国农村社区的家庭功能突出

(五)血缘、地缘关系依然是我国农村社区的基础性关系

(六)我国农村社区的地域边界日渐模糊

(七)我国农村社区人口特征开始了剧烈的社会分层和流动

(八)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特征日渐信息化和多元化

第二节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及范畴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特征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新型农村基层管理组织的有效载体

(四)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农村社区建设是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的客观要求

(六)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迫切要求

(七)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要求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围界定

(一)“一村一社区”模式

(二)“一村多社区”模式

(三)“多村一社区”模式

(四)“集中建社区”模式

(五)“社区设小区”模式

第三章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与历史经验

第一节 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一、农村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中国农村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亟须加强

(二)中国农村新的变化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和措施匹配

(三)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迫切需要改善

(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亟须改变

(五)农村社区建设可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点

二、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一)国家已进入破解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

(二)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

(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为农村社区建设摸索了经验与规律

三、国外的经验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

四、社区理论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理念导引

(一)社区发展与建设理论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社区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社区自治提供了参照依据

(三)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理论取得了新进展

第二节 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一)欧盟不以城市为目标的农村社区建设

(二)加拿大注重促进乡村社区能力建设,实现城乡衔接

(三)美国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发展政策

(四)韩国“新村运动”逐阶段推进

二、发展中国家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

(一)印度农村社区建设的做法

(二)墨西哥的农村社区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三、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一)“一村一社区”模式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二)“一村多社区”模式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三)“多村一社区”模式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历程、成效、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工作思路形成阶段(2000—2006年)

(二)开展试点阶段(2007—2009年)

(三)持续扩大推进阶段(2010年至今)

二、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成效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健全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加强

(五)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基层社会服务得以丰富和完善

(六)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七)全国形成了一批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

(八)农村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了提高

(九)推动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十)农村社区建设深化了农村的村民自治

三、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水平亟须提升

(二)多数基层单位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不清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不均衡性表现明显

(四)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还有待加强

(五)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环节薄弱

(六)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性问题亟须解决

(七)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社区建设主劳力缺失

(八)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硬件

(九)乡村地区贫困面积大,影响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

(十)农村社区建设人才队伍亟须加强

四、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模式上多模式共存并举,但以“一村一社区”为主

(二)农村社区将转型为生态社区

(三)农村社区建设将形成相关建设标准

(四)城乡社区一体化(趋同)趋势

(五)农村社区建设有向全国覆盖的趋势

(六)农村社区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劳动群体异质化

(七)农村社区组织由行政归属型趋于利益归属化

(八)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变得日益重要

第四章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战略与思路

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二、建设的主导力量

三、建设的主体力量

四、建设的主要内容

五、建设的基本目标和长远目标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农民

二、政府推动、整合资源

三、全面发展、突出重点

四、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六、民主自治、广泛参与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

一、中国各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

(一)实施城乡统筹的思路

(二)实施建设标准的思路

(三)全覆盖、循序渐进的思路

(四)创建精品社区的思路

(五)搭建平台体系的思路

二、中国未来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框架性操作思路

(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思路中需明确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体系

一、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

(一)近期基本目标

(二)基本目标实现的时序安排

(三)远期规划目标

二、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体系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基础设施的概念

(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内涵

(三)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特征

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三、我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二)我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推进我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一)围绕广大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加大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加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

(三)加强农村社区规划,引导社区基础设施健康发展

(四)构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

(五)建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一、农村社区组织与特征

(一)农村社区组织及其类型

(二)农村社区组织的主要特征

二、农村社区组织的建设

(一)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的意义

(二)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社区组织问题的解决

(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中各种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一、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概念

(一)社区服务与农村社区服务的概念

(二)农村社区服务的特征

(三)社区服务的供给主体

(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及其建设

二、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

(二)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

(三)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凝聚农村社区共同体精神意识的基础

(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五)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

三、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内容构成

(一)社区服务组织

(二)农村社区服务内容

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二)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五、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建设与提供

(一)社区公共服务及其体系

(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

(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与提供

六、农村社区市场服务体系及其发展

(一)发展农村社区商贸服务业

(二)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拓展城市信息服务范围

七、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及其扶持

(一)我国发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我国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领域

(三)扶持我国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八、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

(二)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规范农村社区服务的建设

(三)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妥善解决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来源

(四)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

(五)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人才培养

第五节 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建设

一、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一般内容

二、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现状

(二)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三)完善农村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

三、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服务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服务的现状

(二)农村社区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三)加强农村社区养老保险服务的建议

四、农村社区医疗保险服务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医疗保险服务现状

(二)农村社区医疗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农村社区医疗保险服务的建议

五、调研案例

(一)四区县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现状

(二)四区县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三)结论

第六节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构成与特征

(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含义

(二)农村社区文化的构成

(三)农村社区文化的特征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对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有利于发展农村现代化经济

(三)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发挥文化的多种功能,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五)农村文化具有独特的动员作用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一)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案例介绍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途径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七节 农村社区资源整合与社区参与

一、农村社区资源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农村社区资源的培育与整合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整合

(二)物力资源的整合

(三)财力资源的整合

(四)管理服务资源的整合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

(一)公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二)发挥农村社区农民治理主体作用的措施

四、农村社区资源整合和社区参与———以房山区良乡镇为例

第八节 农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一、人才队伍建设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可以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二)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人才价值实现

(三)可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二、农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二)农村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三)工作缺乏统一领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体制性障碍

三、农村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多措施壮大队伍

(二)多途径强化培训

(三)多视角完善机制

第六章中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建设模式

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建设模式及其做法

一、现有建设模式分类

二、主要建设模式介绍

(一)“一村一社区”模式

(二)“多村一社区”模式

(三)“一村多社区”模式

(四)“社区设小区”模式

(五)“集中建社区”模式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未来完善方向

二、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建设模式

三、根据各地具体环境和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城中村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二)中心村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三)平原村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四)山区林地村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五)专业村型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第七章进一步推进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体系框架探讨

第一节 将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纳入农村社区支持政策

一、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要区分空间层次,遵循农村特点

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要进行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特色

第二节 出台社区管理自治组织建设政策指导

第三节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政策

一、出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

二、出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态环保政策

第四节 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扶持和多元化投入政策

一、出台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

二、构建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完善相关政策

(一)指导思想上要明确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

(二)整合资源,搭建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公共平台

(三)为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融资渠道疏通障碍

(四)出台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农村社区服务

(五)鼓励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

第五节 探索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土地政策

第六节 强化农村社区经济支撑

第七节 完善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组织政策和人才政策

一、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政策和组织体系

(一)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二)县(区)政府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三)乡镇(街道)负责属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组织和管理

(四)村级组织作为主体实施农村社区建设

二、构建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人才培育政策

(一)构建人才培训体系,储备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人才

(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

(三)激励农村社区志愿者建立和发展的政策

第八节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

二、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配套综合改革

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