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电子书

◆一本书带你走出内心的困境,时刻谨记:觉得难,是因为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努力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写给千万心处困境之中的朋友的解忧之书!他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场景化再现心理治 愈全过程,揭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拿着拳头去砸墙,只会越砸越痛!找回自信心、找到为之奋斗一生而内心愉悦的方向,再持续努力下去,自然会走出人生困境。

售       价:¥

纸质售价:¥34.50购买纸书

84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于德志

出  版  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字       数:18.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情商/心灵感悟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老师倾力之作,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心理受困的根源, 以真实的情境记录,教你如何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了解心理世界的运行规则,而在这种清晰的了解基础上,自动远离一切有害的反应模式,始热情的生活。希望能引导每一位读者在认真观察自己生活的基础上,自己体验并发现心理世界运行的规律。无论是想要帮助陷心理困境的家人,还是想处理个人的心理困境,这本书都是同样有效的。       书中有理论介绍、有案例分析,通俗易懂,可以有效指导心理受困的朋友一步步走出困境、奔向自由放松的生活。  <br/>【推荐语】<br/>◆一本书带你走出内心的困境,时刻谨记:觉得难,是因为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努力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写给千万心处困境之中的朋友的解忧之书!他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场景化再现心理治 愈全过程,揭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拿着拳头去砸墙,只会越砸越痛!找回自信心、找到为之奋斗一生而内心愉悦的方向,再持续努力下去,自然会走出人生困境。 ◆一边努力想要满足别人的期待,一边拼命压抑心里的疲倦与悲伤,时刻觉得人生处处与你为难。其实,终有一天,我们会与自己和解。 ◆人间苦难,再多,也不要心生畏惧。你越勇敢,它才会离你越远。  <br/>【作者】<br/>于德志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服务行业破壁人,专注于探索心理痛苦真正的根源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案。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成功地将脑神经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于一体,倡导以提高个人心理灵活性来有效处理各种心理困境,创了广受参与者赞誉的心理灵活性训练课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br/>
目录展开

前言 唤醒生命的热情

PART 1 了解自我 “心里难”的背后是个人多样化的需要

01 倾听的核心并非语言

02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

自我压制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放纵欲望也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感知能力弱化会伤害我们的生命

第一重伤害:决策困难与错误

第二重伤害:无谓的身心资源损耗与伤害

第三重伤害:各种能力表现的全面下降

自我觉察有助于重建感知能力

03 追逐生命的安全与舒适

不安是身心一体的过程

不安是一种鲜活的身体体验的过程

不安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

远离不安,重获平静,这是生命的核心需要

生命的第一种冲突:感知自由与追逐安全

04 构建并维护自我

自我建构:诞生即与鲜活现实分裂

自我意象:成熟的过程即自我封闭与内在冲突的过程

2-4岁幼儿的自我意象表述

5-7岁儿童的自我意象表达

8-11岁儿童的自我意象表达

12-14岁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15-16岁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17岁以上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自我维护:意象将塑造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维护自我意象的正确性

维护自我意象的统一性

维护自我意象的自由性

05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

人际互动是生命的渴望

发展不是理智可选择的范畴

PART 2 了解痛苦 “心里难”背后的统一

01 心理痛苦的六种真相

第一个核心真相: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第二个核心真相:在糟糕的感受中,我们没有有效行动和表现的能力

第三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行为,都面临着多种需要的牵引

第四个核心真相:一切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第五个核心真相:思维,是制造分裂的诱因,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六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心理痛苦,都能通过一种行动一次性全部解决

02 自由是个伪概念,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与感受较量,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感受的角色:生活的“保护者”而非“威胁者”

感受的机制:身心一体,协作配合

自我的分裂:感受从生命“保护者”变身“控制者”

重建协作关系,终结感受对生命的控制

思维融合,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自我迷失,我们受困于大脑讲述的故事

高效主动:大脑的三大核心工作机制

“观察者I”运作的三大过程:描述现实、评判状况、做出命令

身心资源稀缺,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第一个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

第二个实验:关于自控力变化

第三个实验:冰水实验

03 无序的反应必然会加剧混乱和冲突

反应并非行动,它是“离苦得乐”模式的结果

自我分析不是成长必需的路径

自我压迫:浪费身心资源,加剧内在痛苦

自我放纵:只会带来片刻的欢愉或解脱

自怜

执着

自我免责:只会引发更多的冲突

无序反应的结果:持续的挫折与习得性无助

04 “心里难”背后潜藏着个人需要的失衡

生理需要

游戏需要

需要间的冲突会引发持续的不安

05 一切心理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现实世界与思维世界

现实痛苦与心理痛苦

第一个:不带评判地自我观察

第二个:自我评判

愉悦或不安,注意力灵活性才是核心

06 心理世界,思维的实质就是二元冲突

思维的衡量、比较会引发二元冲突

思维会制造偏见

思维会导致无谓的战斗

07 心理痛苦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心理痛苦的机制

心理痛苦的发生基础:生命本能的运动

心理痛苦的源起与发展

心理痛苦的终结

一切心理痛苦,都建立于同一个过程

沮丧

愤怒

PART 3 有效行动 走出“心里难”需要直

01 人类对自由行动的探索

02 自由之路:生活的冥想

“观察者I”何时会消失

生活的冥想练习

基础练习之感知身体脉动

进阶练习之静坐不动观察

03 实践应用之生活的冥想

可应用的技术

糟糕的情绪体验:拥抱体验

自动且失控的思维:思维刹车

无意识的反应动作:自我叫停

实践的过程示例

生活的冥想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觉察+战斗

境界二:觉察+不带任何意图的觉察

境界三:觉察+洞悉心理痛苦的本质+拥抱痛苦体验并热情地生活

实践的社会应用

研究一:旁观者效应—当行动被思维阻碍时

研究二:斯坦福监狱实验—当行为被规则控制并扭曲时

PART 4 实践检验 借用生活的冥想走向重生

4月17日-4月23日寻根:在痛苦中开始自救

4月17日:思维观察练习失败

4月20日:思维观察中的领悟与收获

4月21日:完全沉浸于痛苦体验而毫不自知

4月22日:在持续的伪装与控制中走向崩溃

4月23日:被痛苦短暂掌控,想要结束一切

4月27日-5月25日沉浸:在崩溃中体验收获与希望

4月27日:在工作中情绪失控

5月11日:再次关注发展的困惑

5月19日:生活初现曙光

5月21日:与思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

5月22日:开始聚焦于现实生活

5月23日:生活再次被痛苦掌控

5月24日:改变被妈妈认可

5月25日:新的领悟

5月26日-6月1日自愈:开始将冥想融入日常生活

5月26日:对“CC”的觉察与处理越来越熟练

5月27日:在生活中冥想

5月28日:生活的冥想开始触及倦怠与无力

5月29日:在如实的生活中,改变正悄然发生

5月30日:现实世界中会有挑战,但没有心理痛苦

5月31日:内耗减少后社交需要自然浮现

6月1日:社交能力与内心的安定感成为新的注意焦点

6月2日-6月10日重生:生命逐渐展开,走向独立与绽放

6月2日:个人痛苦减少,对外展现爱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加AA的回复:下班后,我主动打电话给奶奶,没有提以前的

6月4日:独处与直面挑战的能力出现

6月5日:美的需要出现,生命的翅膀重新开启

6月6日:行走在现实世界,阳光开始照耀生活

6月7日:在生活的冥想中,多年的创伤不再无法承受

6月8日:“父亲”一词所附带的伤害悄然减少

6月9日:独立的能力开始出现

6月10日:生命在脆弱中走向独立与绽放

过去不是问题的核心,此时此刻的行为才是

后记 愿所有人都能走向真实与自由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