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多元视角下的英语词汇学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9.70购买纸书

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汪榕培,贾冠杰,陈胜利

出  版  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01

字       数:42.8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外语 > 英文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汪榕培、贾冠杰、陈胜利主编的《多元视角下的英语词汇学研究--全国第三届英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2013年在苏州大学召的第三届全国英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辑录的38篇文章精选自5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80多位代表的投稿,涉及英语词汇学和英语词汇研究(17篇)、英语词汇认知和习得研究(13篇)以及英语词汇教学研究(8篇)三个方面,不仅从宏观层面就词汇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和近年的发展趋势行了概述与展望,而且从词汇、语义、句子、词汇习得与词汇教学等微观层面行了具体的探讨。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二本以英语词汇学为专题的文集。<br/>
目录展开

前言 P R E F A C E

第一部分 英语词汇学和英语词汇研究

英语词汇学及其新进展

1 英语词汇学的发展及其学科地位

2 英语词汇结构研究

3 英语词汇的语义研究

4 英语新词研究

5 英语词典学研究

6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7 英语词汇学学科展望

参考文献

中国英语词汇学30年

英语教育词汇学的理论构建

1 引言

2 英语教育词汇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3 英语教育词汇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4 英语教育词汇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世界英语语境下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的再思考

1 引言

2 英语中的典型汉语借词

3 “世界英语”语境下汉语借词研究的几个问题

4 结语

参考文献

借词角度看“龙”的英译

1 引言

2 “龙”的英译综述

3 英语借词里的“龙”

4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词汇的语音研究与语义研究的对比分析

1 引言

2 词汇语音研究的方法

3 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

4 词汇音系分析与义系分析的不对称现象

5 词汇语义研究的缺失部分

6 结语

参考文献

国外程式语韵律研究评介

1 引言

2 程式语韵律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程式语韵律研究存在的问题

4 程式语韵律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

5 结语

参考文献

英语习语的配对联结式学习研究

1 引言

2 配对联结式学习

3 研究设计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英语新词生成的思维机制

1 引言

2 语言研究的发生学范式与英语新词研究

3 英语新词生成的认知思维基础

4 英语新词生成的认知思维方式

5 结语

参考文献

论一词多涵

1 一词多义

2 一词多涵

3 一词多涵的实例分析

4 理论意义

5 余论

参考文献

英语中介词与双宾动词的语义呼应性

1 引言

2 英语双宾构式的结构模式及语义差别

3 介词for和to在英语介宾构式中的语义

4 介词for和to与双宾动词的语义呼应性

5 结语

参考文献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嬗变模式研究

1 引言

2 语义生态位

3 语义生态位与网络流行语语义嬗变

4 网络流行语语义嬗变的生态模式

5 结语

参考文献

英语网络词汇对汉语的影响

1 前言

2 英语网络词汇的来源

3 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4 结语

参考文献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及嬗变机制

1 引言

2 委婉语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3 委婉语的功能

4 结语

参考文献

国内关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综述

1 引言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英语再研究

1 引言

2 三种英语的区别

3.中国英语的理论/思想基础

4.结语

参考文献

Lexical Priming理论中 “priming”的含义与中译探析

1.引言

2.Prim ing出现在相关文献中的中文对等词

3.Hoey对于lexical prim ing的定义和解释

4.结语

参考文献

‘Stealing Is Not Always a Crime’:A Contrastive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Lexicology in the Context of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3 Contrastive socio⁃cultural approach

4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xicol⁃ ogy in translation

5 Pedagogical im plications

6 Conclusion

References

第二部分 英语词汇认知和习得研究

语素化与范畴化

1 引言

2 范畴化理论与新语素

3 新语素的生成过程

4 结论

参考文献

词汇语用意义的认知理据

1 引言

2 概念隐喻与词汇语用意义

3 概念转喻与词汇语用意义

4 认知语境与词汇语用意义

5 结语

参考文献

词汇多义的三层语义模型

1 引言

2 范畴化与意象图式

3 三层多义模型—以through为例

4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研究

1 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性

2 英汉语中“红色”隐喻的认知共性

3 英汉语中“红色”隐喻的认知差异

4 英汉语中“红色”隐喻差异原因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英语学习者双语词汇表征结构变化实证研究

1 前言

2 实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Lexical⁃Semantic Analysis of China English:A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pecific Referent from News Media

1 Concept of China English and China⁃specific Refer⁃ ent

2 Data Collection From Beijing Review (2011-2013)

3 Analysis Tools and Methods

4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SR

5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 for CS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Emotional Stroop Effects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1 INTRODUCTION

2 EXPERIMENTS

3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REFERENCES

语义溯源法在EFL词汇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2 EFL词汇学习现状分析

3 语义溯源法学习EFL词汇的优势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词汇知识对二语写作的影响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问题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及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中国学习者二语语块的习得

1 引言

2 相关研究

3 实证研究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对比英汉词频文本覆盖率看大学英语词汇习得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设计

3 统计结果

4 分析讨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汉字认知模式对英语词汇习得的负效应

1 引言

2 汉字认知模式

3 英语词汇习得现状

4 汉字认知模式产生的负效应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从参考词表到词汇信息库

1 欧盟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2 欧盟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词汇要求

3 欧框词汇信息库与大学四、六级参考词表的比较

4 欧盟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词汇要求对英语教学参考词汇资源开发的启示

5 结语

参考文献

以词汇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词汇教法构拟

1 引言

2 词汇能力定位

3 词汇能力培养之优化教法

4 结语

参考文献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对搭配信息的处理

1 引言

2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搭配理念

3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搭配输入的量

4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搭配的输入方式

5 结语

参考文献

词汇阅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交互作用模式研究

1 引言

2 研究方案设计

3 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

4 讨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学教学

1 引言

2 图式理论

3 英语词汇学教与学中的困惑

4 图式理论和英语词汇学教学

5 结语

参考文献

词汇化程度和汉语观念文化方面词语词汇化程度的提高途径

1 引言:词汇化程度,从汉英两组词汇的简繁对比说开去

2 观念文化方面英汉词语词汇化程度的差异举隅

3 当代汉语观念文化方面词汇化程度变化的途径

4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视角下词汇教学模式新探索

1 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2 词汇教学的理据性

3 词汇教学的建构性

4 结语

参考文献

An Em pirical Study on the Lexical Chunks Approach to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1 Instruction

2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M ethodology

3 Research Analyses

4 Major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References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