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哲学通史(明代卷)电子书

1.《中国哲学通史》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一套全面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学术巨著。 2.《中国哲学通史》共10卷,逾600万字,内容上起先秦,下迄现代,首次将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截至1949年,是目前zui完备、系统、翔实的一部中国哲学发展通史。 3.《中国哲学通史》由著名哲学家郭齐勇教授领衔专家团队,历经15年淬炼,是目前zui权威的一部中国哲学通史。 4.《中国哲学通史》纳少数民族哲学与古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深度建构、阐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较为完备的哲学思维发展史。

售       价:¥

纸质售价:¥158.00购买纸书

2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郭齐勇主编, 丁为祥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字       数:43.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高峰,但在宋明之间,既存在着思想谱系的一致性,又存在着“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的不同追求。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差别,主要是由宋明两代不同的政治生态造成的。宋代皇室尊士,前越汉唐,后逾明清,因而宋代士人也就形成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表现在理论上,这就成为以朱子为代表的的天理本体论体系。 本书从肩负“道统之传”的曹端出发一直到提倡“诚意慎独之学”的刘宗周,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论证了明代理学——心学与气学在总体继承朱子学基础上之两种不同走向,后将儒家心性之学推向高峰,并由此启了明清之际的反思与批判思潮。<br/>【推荐语】<br/>1.《中国哲学通史》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一套全面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学术巨著。 2.《中国哲学通史》共10卷,逾600万字,内容上起先秦,下迄现代,首次将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截至1949年,是目前zui完备、系统、翔实的一部中国哲学发展通史。 3.《中国哲学通史》由著名哲学家郭齐勇教授领衔专家团队,历经15年淬炼,是目前zui权威的一部中国哲学通史。 4.《中国哲学通史》纳少数民族哲学与古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深度建构、阐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较为完备的哲学思维发展史。<br/>【作者】<br/>丁为祥(1957——),陕西西安人,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暨中华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哲学视野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发生与诠释——儒学形成、发展之主体向度的追寻》《儒家主体精神探索》等著作,发表论文170余篇。<br/>
目录展开

导论

一、 哲学史与思想史

二、 体制、传统与思潮的交互作用

三、 不同思潮的互动及其相互塑造

四、 明清思潮的转向及其分期

第一章 明代的时代大势与思潮特征

第一节 明代社会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明代的思潮特征

第二章 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上)

第一节 曹端的理学思想

第二节 薛瑄的河东之学

第三节 吴与弼的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

第三章 理学的顺承与演变——理气哲学的发展(下)

第一节 罗钦顺的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

第二节 王廷相的元气论哲学

第三节 吴廷翰的气论思想

第四节 顾宪成朱王互救其失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

第四章 理学的变革与革命——心性之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陈献章的“自得”与“自然”之学

第二节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

第五章 王守仁的心性之学

第六章 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上)

第一节 钱德洪与浙中学派

第二节 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

第三节 邹守益与江右学派

第四节 欧阳德的体用动静之学

第七章 阳明后学与心学的发展(下)

第一节 聂豹的“归寂通感”之学

第二节 罗洪先的主静之学

第三节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之学

第四节 李材的“止修”之学

第八章 泰州学派与阳明学的变化

第一节 王艮父子与泰州学派

第二节 罗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学

第三节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

第四节 李贽的“童心”与“异端”之学

第九章 理学的外缘影响——从传统的佛道二教到天主教的传播

第一节 明代的佛教哲学

第二节 明代的道教哲学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天主教的传播

第十章 刘宗周的诚意慎独之学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