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泰缅“死亡铁路”研究电子书

本书以与南京大屠杀和巴丹“死亡行军”并称为二战期间日本远东三大暴行的泰缅“死亡铁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其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人员构成、劳动集中营的组织方式、工作生活条件、日军的迫害手段、暴力行为、战俘的人际交往、自然疾病、死亡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充足的西方统计数据和前战俘回忆资料相比,有关这条铁路亚洲方面的档案史料及日军方面的记录少之又少。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United Nations War Crimes Commission)相关档案暂不公;日军在从铁路线撤退时烧毁了大量文件和记录,仅少部分的文字记载有所保留;美国外交档案库(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中也只有两条关于泰缅铁路的记录。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尽可能地运用数据统计、史料解读、个案考察等方法,希望通过对泰缅铁路建造过程中参与施工的战俘、各国劳工、日方监工在工程中病、伤、亡人员的数量和百分比等信息加以详细梳理和分析,从而对历史真相有更全面、直观的展现;通过对档案、证词、回忆录、日记、口述资料等各类史料行整理、归纳和阐释,努力发掘其深层意义和内在联系,尽力还原作为整体的历史的真实面貌;选取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加以深探讨,通过对历史横截面的展示揭示其背后所隐现的思想脉络。

售       价:¥

纸质售价:¥105.80购买纸书

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刘超 等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字       数:24.5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泰缅“死亡铁路”与南京大屠杀及巴丹“死亡行军”一道,被称为“日本远东三大暴行”。在1942年6月至1943年12月这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有超过6万名盟军战俘和20万名东南亚劳工被强行征召,在泰缅边界的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岭间筚路蓝缕、日夜劳作。日军除肆意增加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之外,还无视《日内瓦公约》,采取限制供给、肢体残害、人格侮辱、中止救治等手段对战俘及劳工群体行大规模迫害,终造成1.2万多名战俘及数万名劳工的死亡,也给幸存者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创伤。战后,由于日美同盟的关系,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盖,泰缅铁路反倒成了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口实。有鉴于此,作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本书对铁路修建过程中日军的战争罪行及战俘群体的各类“弱者的反抗”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在揭露史实的基础之上驳斥日本是“大东亚建设者”的谬论。<br/>【推荐语】<br/>本书以与南京大屠杀和巴丹“死亡行军”并称为二战期间日本远东三大暴行的泰缅“死亡铁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其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人员构成、劳动集中营的组织方式、工作生活条件、日军的迫害手段、暴力行为、战俘的人际交往、自然疾病、死亡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充足的西方统计数据和前战俘回忆资料相比,有关这条铁路亚洲方面的档案史料及日军方面的记录少之又少。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United Nations War Crimes Commission)相关档案暂不公;日军在从铁路线撤退时烧毁了大量文件和记录,仅少部分的文字记载有所保留;美国外交档案库(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中也只有两条关于泰缅铁路的记录。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尽可能地运用数据统计、史料解读、个案考察等方法,希望通过对泰缅铁路建造过程中参与施工的战俘、各国劳工、日方监工在工程中病、伤、亡人员的数量和百分比等信息加以详细梳理和分析,从而对历史真相有更全面、直观的展现;通过对档案、证词、回忆录、日记、口述资料等各类史料行整理、归纳和阐释,努力发掘其深层意义和内在联系,尽力还原作为整体的历史的真实面貌;选取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加以深探讨,通过对历史横截面的展示揭示其背后所隐现的思想脉络。<br/>【作者】<br/>刘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思想史与文化史。出版The Matrix of Moder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Manchukuo Literature from 1937 to 1941等中英文专著两部,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Cultur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br/>
目录展开

总序

导论

一、 铁路修建的基本情况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对象

第一章 泰缅铁路的修建背景

第一节 修建铁路的原因

一、 泰缅之间交通道路情况

二、 “大东亚纵贯铁路”构想的出现

第二节 修建铁路的前期工作

一、 修建构想的实现

二、 建设计划的具体安排

第二章 劳动力来源及其运送过程

第一节 征用战俘和强制募工

一、 日军

二、 盟军战俘

三、 亚洲民夫

四、 日军的诱骗手段

五、 铁路开通后的劳动力

第二节 运输途中的非人待遇

一、 地狱船

二、 运牛车

第三章 泰缅铁路的建造

第一节 恶劣的施工条件

一、 恶劣的地理环境与气候

二、 铁路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缺乏

第二节 工程环节及其实施经过

一、 修建沿线营地

二、 开辟工程

三、 修建铁路

第四章 罪恶集中营

第一节 以集中营为中心的劳动组织形式

第二节 集中营中的等级秩序和惩戒机制

第三节 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 住宿条件、公共卫生设施

二、 服饰衣物

三、 食物供给

四、 疾病与医疗

第四节 日军的日常暴行

一、 精神折磨

二、 肉体酷刑

三、 朝鲜看守的暴行

四、日军虐俘的原因

第五章 受害者的求生手段

第一节 群体内部救济与互助

一、 战俘内部的摩擦

二、 军官的奉献

第二节 利用“弱者的武器”展开反抗

第三节 战俘同劳工间的交往互动

一、 业余时间

二、 生存信仰

三、 战俘社区

第六章 泰缅铁路的影响

第一节 1943—1945年泰缅铁路建造后续

第二节 事件亲历者的精神创伤

第三节 战后日本的美化宣传及其批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