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莓茶与健康电子书

售       价:¥

1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何清湖,王玮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01

字       数:9.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莓茶,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黄酮含量*高的植物资源,被称为“黄酮之王”,具有抗氧化、清咽*、保肝护肝、抑菌等作用,目前得到大规模开发和研究,形成了相关产业链。但目前还没有专门论述莓茶与健康的书籍,本书拟*挖掘整理莓茶的文化与学术内涵,对莓茶的传统文化、本草著作、药理认识、科学研究、食用方法、养生保健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全书共分为八大章节,分别为莓茶文化、莓茶品鉴、本草与医药考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莓茶与养生保健、莓茶产品及产业概况,以期为莓茶与健康的科普、科研以及相关产品开发与宣传提供基础。
目录展开

书名页

《莓茶与健康》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莓茶文化

一、历史起源

(一)明初·莓茶之本

(二)清末·莓茶之奇

二、传说与民间传记

(一)刘禹锡巧制“白茶饼”

(二)莓茶的“东南第一功”

(三)“神茶救兵”的传说

(四)“长寿村”的长寿秘诀

三、诗歌文化

四、莓茶旅游

(一)莓茶之旅游价值

(二)莓茶产地茅岩河

(三)莓茶之声名远扬

1.莓茶文化节

2.莓茶展示活动

3.莓茶人的不忘初心

第二章 莓茶品鉴

一、栽培及种植

(一)栽培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理条件

3.土壤条件

4.地表水质量

5.空气质量

(二)园地选择

(三)育苗技术

1.苗床准备

2.母本选择

3.扦插时间

4.扦插方法

5.扦插密度

6.扦插前插条处理

7.苗床管理

8.种苗分级

(四)栽培技术

1.栽培模式

2.起苗

3.移植

4.栽植密度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2.施肥

3.搭架

4.打顶采摘

5.病虫防治

二、选购及制作

(一)莓茶的植物学特征

(二)莓茶鲜叶要求

(三)加工方法

1.太阳晒干法

2.水煮杀青晒干法

3.炒青摊晒法

4.炒青渥沤生产法

(1)鲜叶摊放

(2)杀青

(3)揉捻

(4)二青

(5)做形干燥

(6)增香

(四)采收

三、冲泡及品评

(一)怎样冲泡莓茶

1.茶壶泡茶

2.茶杯冲泡

3.功夫茶

(二)怎样选择莓茶药用部位

(三)怎样分辨优质莓茶

1.看

2.闻

3.品

4.源

四、感官及理化品质

(一)感官特征

(二)感官评价模型

(三)风味轮特征

(四)指纹图谱

(五)产地和加工方式对莓茶成分的影响

(六)不同拼和莓茶的风味特征

第三章 莓茶的本草考证

一、起源及名称考证

(一)莓茶的名称来源

(二)莓茶的基源与别名考证

(三)历史时期其他本草记载

二、性味及归经考证

三、功效考证

四、民间应用考证

1.痈疮溃烂

2.稻田性皮炎

3.痧麻

4.高血压

5.痈肿

6.急性结膜炎

7.痈疖

8.黄疸型肝炎

第四章 莓茶的活性成分

一、黄酮类化合物

(一)黄酮

(二)黄酮醇

(三)二氢黄酮

(四)二氢黄酮醇

(五)异黄酮

(六)二氢查尔酮

二、黄酮苷类化合物

(一)黄酮及黄酮醇为苷元

(二)二氢查尔酮为苷元

(三)异黄酮为苷元

(四)异黄烷为苷元

三、其他化合物

(一)非黄酮多酚类化合物

(二)甾体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四)脂肪酸

第五章 莓茶的药理作用

一、抗氧化作用

(一)莓茶抗氧化活性成分

1.莓茶黄酮

2.莓茶多糖

3.莓茶多酚

(二)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及其测定方法

(三)莓茶抗氧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

(四)莓茶抗氧化活性的应用

二、护肝作用

三、降血压作用

四、抗肿瘤作用

五、肾功能保护作用

六、抗炎作用

(一)抗炎机制

1.细胞焦亡

2.NF-κB

3.细胞因子

4.神经炎症

5.其他

(二)临床研究

七、安全性评估

(一)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实验

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2.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试验

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4.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5.90天喂养试验

(二)免疫调节实验

(三)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足跖增厚法)

(四)碳廓清试验

第六章 莓茶与养生保健

一、适宜人群

二、适宜证候

(一)湿热蕴结证

1.湿热蕴结中焦脾胃

2.湿热蕴结中焦肝胆

3.湿热蕴结下焦膀胱

(二)火热证

1.火热之邪犯肺

2.火热之邪侵犯眼部

3.火热之邪侵犯肌表

三、适宜体质

(一)体质类型辨识

1.平和质(A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2.气虚质(B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3.阳虚质(C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4.阴虚质(D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5.痰湿质(E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6.湿热质(F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7.血瘀质(G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8.气郁质(H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9.特禀质(I型)

(1)定义

(2)成因

(3)特征

(4)体质分析

(二)适宜湿热质

1.相关概念

2.种类

(1)湿重热轻

(2)湿热并重

(3)热重湿轻

3.常见症状

(1)皮肤痤疮

(2)口臭

4.调理原则

5.莓茶妙用

(三)适宜血瘀质

1.相关概念

2.种类

(1)瘀阻于肺

(2)瘀阻于心

(3)瘀阻于胃

(4)瘀阻于肝

(5)瘀阻于肢体

(6)瘀阻于胞宫

(7)瘀阻脑窍

3.常见症状

(1)疼痛

(2)头晕

4.调理原则

5.莓茶妙用

四、适宜亚健康状态

(一)糖尿病前期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二)高脂血症前期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三)高血压前期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四)免疫力下降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五)痛风前期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六)慢性疲劳综合征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七)脂肪肝倾向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八)动脉粥样硬化倾向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九)肥胖症前期

1.判断依据

2.调理原则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五、适宜疾病

(一)咽炎

1.西医学认识

2.中医学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的妙用

(二)高脂血症

1.西医学认识

(1)高脂血症

(2)血脂异常

2.中医学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3.日常调护

4.莓茶的理化作用

5.莓茶妙用

(三)2型糖尿病

1.西医学认识

2.疾病特点

(1)主要临床特点

(2)典型症状

(3)不典型症状

3.中医学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4.日常调护

5.莓茶的理化作用

6.莓茶妙用

(四)湿疹

1.西医学认识

2.疾病分类

(1)急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3)慢性湿疹

3.中医学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分型

4.日常调护

5.莓茶的理化作用

6.莓茶妙用

第七章 莓茶产品

一、莓茶茶饮

(一)金花莓茶

(二)袋泡莓茶

(三)复合小粒藤沱茶

(四)百香果茅岩莓茶饮料

1.浸提温度

2.浸提时间

3.茶水比

二、莓茶软糖

1.莓茶干燥及磨粉

2.熬煮糖浆

3.干燥

三、莓茶果冻

1.粉碎

2.浸泡

3.浓缩

四、木糖醇莓茶酸奶

1.粉碎

2.浸提

3.混合浓缩

五、莓茶面条

1.莓茶的选择

2.莓茶的浸提

3.和面

4.醒面

5.压片

6.二次醒面

7.切片

8.封袋包装

六、莓茶含片

1.莓茶浓缩汁操作要点

(1)筛选

(2)粉碎

(3)浸泡

(4)浓缩

2.莓茶含片的制备操作要点

(1)配料

(2)制软材

(3)造粒与干燥

(4)压片与灭菌

第八章 莓茶产业概况

一、产业发展历史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三、产业发展优势

(一)产品保质期长

(二)莓茶产品出产周期与旅游淡旺互补

(三)莓茶受众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四、目前存在问题

(一)产业无序扩张,竞争趋势呈恶性

(二)莓茶品牌打造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三)行业标准和质量管控体系有待加强

五、产业发展建议

(一)建立种植质源圃

(二)开辟莓茶研发新通道

(三)制定莓茶系列标准

(四)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园

参考文献

彩插图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