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医方图解:以“汤液经法图”解读方剂配伍之秘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4.50购买纸书

27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金锐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字       数:13.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医中药的生命在于临床疗效,而临床疗效的载体之一,就是一张张中药处方。为什么有的处方有效,有的处方无效,有的处方效果好,有的处方效果不好呢?答案就在于组方配伍。何为组方配伍?君臣佐使是也。何为君臣佐使?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是也。但是,君臣佐使只是一个配伍框架,真正的组方配伍还需要更为精确的信息,例如全方共多少药、组方选哪个药、药性怎么分布、用量怎么协调等。所以,一个优秀的中药组方,一定要在整体顶层设计下,完成一个精准的用药配伍,而不应该是任意合方和随意加减。那么,怎样实现这种精准的组方配伍呢?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一张古图中,名为“汤液经法图”。 “汤液经法图”从散佚到再现,可谓惊心动魄,其间至少有三劫。劫,“汤液经法图”相传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但《汤液经法》原书早已散佚,无法得见,这个图是通过梁·陶弘景所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转引而保留下来。第二劫,《辅行诀》本身也非传世医书,而是敦煌遗书,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数量众多的各种经卷、绢画、佛像等文化瑰宝中,未被国外强盗掠走的那一小部分。根据史料,此书曾为法国人伯希和所看中,但在装垛起运时被道士王圆箓暗中扣下,并于1918年卖于医家张偓南。第三劫,张偓南将《辅行诀》装裱后作为家学世袭传承,但于1966年被毁,其孙张大昌2次将手抄本寄赠至中国中医研究院,经过王雪苔、马继兴、钱超尘等医史文献学家的考证校注和不懈努力,此图才得以再现。 “汤液经法图”的实质,就是一幅在阴阳五行理论框架下中医诊病用药的原理图。但是,与现有的辨证论治理论有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诊断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以五脏虚实确定病因病机。在组方用药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药性理论中的五味,以五味补泻确定治则治法。而就某一脏腑的病证来说,虚证当补之,实证当泻之,虚实夹杂则补泻兼施,辅以化味调之,以此来综合配伍组方。例如,肝应风应木,风邪外感引起的恶风、头痛、汗出属于肝虚为主的虚实夹杂病证,于是以辛味补肝(桂枝和生姜)为主,以酸味泻肝(芍药)和甘味调肝缓肝(甘草和大枣)为辅,即成桂枝汤,用以祛风解表,配伍结构为“二辛一酸二甘”。如遇到“项背强几几”的患者,则增加辛味药麻黄辛温疏风,增加甘味药葛根柔筋缓急,即成葛根汤,用以解表舒筋,配伍结构为“三辛一酸三甘”。由此可见,运用“汤液经法图”原理识方解方,精准有效,一目了然。 著名中医训诂学家钱超尘教授认为,“汤液经法图”是解中医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张仲景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博采众方而成《伤寒杂病论》。但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热情不高,遂一直未能有效的诠释其中的配伍原理。 本团队深耕“汤液经法图”研究数年,发表了学术文章10余篇,科普文章10余篇,基本理清了常见百余首方剂的五味配伍原理和脏腑补泻定位,为还原中医组方配伍之谜提供了学术支持,现将前期结果集结成册。<br/>【作者】<br/>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药师,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主笔专家共识4个,主编学术专著2部,科普专著3部。发表科普文章7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中成药处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成药案例评》主编科普图书《小金药师说药事》,《小病药治》,《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br/>
目录展开

张序

苏序

自序

前言

上篇 明理篇

一、“汤液经法图”的来源和价值

二、“汤液经法图”的基本原理

1.以五脏虚实辨证

2.以五味补泻治疗

3.以五味配伍化合成方

三、运用“汤液经法图”识方解方的思路

1.确定方剂锚定的病位病性和治则治法

2.确定方剂的配伍结构和主要功效

3.梳理方剂内的五味配伍化合和多功效特点

四、基于“汤液经法图”的方剂分类

1.单一脏腑疾病治疗方

2.脏腑共病治疗方

下篇 解方篇

一、肝木治疗方十二首

1.补肝方

2.泻肝方

3.补泻兼施方

二、心火治疗方八首

1.补心方

2.泻心方

3.补泻兼施方

三、脾土治疗方十六首

1.补脾方

2.泻脾方

3.补泻兼施方

四、肺金治疗方九首

1.补肺方

2.泻肺方

3.补泻兼施方

五、肾水治疗方八首

1.补肾方

2.泻肾方

3.补泻兼施方

六、肝木心火共治方十五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七、肝木脾土共治方十六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八、肝木肺金共治方八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九、肝木肾水共治方十五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十、心火脾土共治方八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十一、心火肺金共治方七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十二、心火肾水共治方四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

3.补泻兼施方

十三、脾土肺金共治方十四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十四、脾土肾水共治方七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十五、肺金肾水共治方十三首

1.以补为主方

2.以泻为主方

3.补泻兼施方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