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作家榜名著:麦琪的礼物电子书

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麦琪的礼物》?七大硬核手理由—— 全新译本,译自美版:作家、译者黎幺依据美国花园城市出版公司1911年版《欧·亨利作品全集》翻译,译文轻松幽默,呈现原著精髓。 全新彩插,图文并茂:新锐插画师北方画唠原创18幅全彩插图,生动还原小说经典场景。 新增注释,帮助理解:新增156条注释拓展知识,中小学生也可以轻松读懂欧·亨利。

售       价:¥

纸质售价:¥24.90购买纸书

1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美]欧·亨利

出  版  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字       数:15.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小说 > 世界名著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我爱欧·亨利!” 这是无数读者阅读“反转大师”欧·亨利小说作品的共同心声。 美国作家欧·亨利,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作品包罗万象,充满人性的光辉:善良、救赎、尊严、真诚和幽默在书中闪闪发光。故事主角有相爱者,有工人,有艺术家,有失业者,有流浪汉,有富豪,有骗子……每一篇都引人胜,让人一读就上瘾,处处留悬念埋伏笔,结尾部分突如其来的神转折(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充满希望与美好,给人直面生活的巨大勇气。 本书精选34篇以美国纽约为故事背景的经典短篇小说,包括《麦琪的礼物》《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爱的义务》等名篇。 翻本书,让你笑中带泪看透深藏在人性中的弱与优!<br/>【推荐语】<br/>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麦琪的礼物》?七大硬核手理由——   全新译本,译自美版:作家、译者黎幺依据美国花园城市出版公司1911年版《欧·亨利作品全集》翻译,译文轻松幽默,呈现原著精髓。 全新彩插,图文并茂:新锐插画师北方画唠原创18幅全彩插图,生动还原小说经典场景。 新增注释,帮助理解:新增156条注释拓展知识,中小学生也可以轻松读懂欧·亨利。 新增译后记讲透精髓:特别收录译者4600字精彩长文解读,讲透欧·亨利作品精髓。 全新年表,阔视野:新增年表带您快速了“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传奇一生。 全新版式,阅读舒适:版式疏朗美观,行距适中久看不累,轻盈便携随翻随读。 全新惊喜,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1张,爱书人收藏之选!   读经典名著,认准作家榜!谨防山寨仿冒!<br/>【作者】<br/>欧·亨利(O.Henry,1862—1910)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家庭,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自幼就是一名狂热的阅读爱好者,而且始终怀抱当画家的梦想。 他人生经历传奇,十五岁时从高中辍学,此后从事过药剂师、会计、牧羊人、厨师、经纪人、出版商、歌手等十几种天差地别的职业,甚至还遭过几年牢狱之灾;在美国南部的乡镇、西部的平原,以及繁华的大都市,他都曾安过家,为了避huo,他还曾逃往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他与形形色色的人有过来往,对人怀有深切的关爱。妻子病故后,以稿酬所得补贴女儿的生活费是他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他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凭借诙谐的叙述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他的故事赢得了读者的心。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聚焦人性、幽默风趣,写作手法自然、直、简洁,结尾部分总有出其不意的反转,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 1910年6月5日,四十八岁的欧·亨利病逝于纽约,一篇尚未完成的手稿《梦》(篇是“莫瑞做了个梦”),成为他留给世界的绝唱。   【译者简介】 黎幺 青年作家、译者。 2020年,凭《纸上行舟》获南方文学盛典提名。 著有《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br/>
目录展开

麦琪的礼物

咖啡馆里的世界主义者

回合之间

天窗房

爱的义务

警察与赞美诗

财神与爱神

春日菜单

绿色的门

未完结的故事

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

二十年后

华而不实

信使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蒂尔迪的短暂出场

第三样配料

顶针,顶针

女巫的面包

同病相怜

“姑娘”

宜婚的五月

我们选择的道路

汽车等待时

剪亮的灯盏

钟摆

感恩节两绅士

成功评审员

最后一片叶子

失之交臂

闪亮的金子

丛林中的孩子

姑娘和骗局

提线木偶

译后记

“在他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