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陈其泰史学萃编)电子书

陈其泰先生曾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但以往对史家、史著的研究,却容易局限于单学科的范围之内。陈其泰先生跳出这种窠臼,认识到历史学的发展与文化学和其他学科有多向性的联系,将“史学”与“文化”作互动考察,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学术史沉思录》等书,对于《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以及《春秋》《左传》《日知录》,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及龚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阐释。

售       价:¥

纸质售价:¥41.3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陈其泰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01-01

字       数:22.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本卷的主体部分为作者199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本次修订增加了《历史编纂学的新视域》等五篇文章。本书对《汉书》的价值、《汉书》的编纂体系等做了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br/>【推荐语】<br/>陈其泰先生曾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主要在先秦两汉史学、清代及近代学术史、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耕耘,《陈其泰史学萃编》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恳恳治学的结晶。 中国古代史学高度发达,但以往对史家、史著的研究,却容易局限于单学科的范围之内。陈其泰先生跳出这种窠臼,认识到历史学的发展与文化学和其他学科有多向性的联系,将“史学”与“文化”作互动考察,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学术史沉思录》等书,对于《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以及《春秋》《左传》《日知录》,乾嘉考史三大家钱大昕、王鸣盛、赵翼及龚自珍、魏源、崔述等名著、名家,提出了新的看法,做出了新的阐释。 《陈其泰史学萃编》是对时代需要的回应。我们处在一个中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传统史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发达的历史意识,世代史家撰成的优秀历史著作,忠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史,生动地记载了国家不断走向统一、各民族间的团结日益加强的历史程。陈其泰先生的著作通过更加准确评价优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们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蕴涵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伟大创造力。陈其泰先生满腔热忱,对民族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间可见,这种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优秀士人精神的薪火传承。<br/>【作者】<br/>陈其泰先生1939年出生在粤东韩江边的一个小镇,1957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受教于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1963年7月从中山大学毕业,1978年全国恢复统一招考研究生之后,考取了白寿彝先生指导的“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从这时候起,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正实现了大学时代从事本专业的梦想”。“我念研究生时已三十九岁,深感时间珍贵,时不我待,因而认真读书、写作。先后出版的著作有十一种,主编的著作二种,另有合著三种。”这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和传奇。<br/>
目录展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缘起

自序

初版序言

引言:修史风波

第一章 家世和家学

一、边地豪富,儒学世家

二、班彪:才高而好述作

第二章 潜心著史

一、从私撰到受诏

二、二十五年心血的结晶

三、晚年际遇与班昭续史

第三章 创立新的构史体系

一、走出巨人的身影

二、强盛的国力是创造的源泉

三、时代召唤“汉书”出世

第四章 对抗神学浊流

一、鬼神与人事之争

二、面对神学浊流

第五章 一代兴亡的历史画卷

一、开国和上升

二、鼎盛时代

三、中兴和衰亡

第六章 宏富的蕴涵 严密的体例

一、继起者的劳绩

二、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严密合理的体例

第七章 进步史识和时代印记

一、弘扬实录精神

二、观察历史变局

三、为“狂狷之士”立传,怒斥禄利之儒

四、卓越的人才观

五、关注民生疾苦,主张民族和好

六、正宗思想的印记

第八章 学术文化的瑰宝

一、宝贵的文献

二、开法制史之先河

三、对经济活动的重视

四、地理沿革和水利工程

五、学术史的雏形

第九章 在历史长河中

一、史坛丰碑

二、“汉书学”大兴

三、走出低谷

增订篇目

历史编纂学的新视域:以《汉书·刑法志》为个案的分析

一、如何做到真实、深刻地再现历史

二、匠心的运用和巨大的震撼力

三、比较马班不同风格,为《汉书》作准确的历史定位

《汉书·五行志》平议

一、《五行志》的性质

二、《五行志》的文献价值

三、关于刘知幾对《五行志》的批评

附论:外国学者对《汉书·五行志》的重视[1]

20世纪《汉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汉书》研究的初步展开

二、深入探索并经历严酷考验阶段

三、《汉书》研究重要发展阶段

四、《汉书》研究的展望

《汉书研究》后记

《大中华文库·汉书选》前言

跋语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