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道德经新解电子书

      追根溯源,“咬”文“嚼”字,解开汉字造字之谜       角度新颖,见解独到,独辟蹊径       探索《道德经》另类内涵

售       价:¥

纸质售价:¥38.00购买纸书

1518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8

作       者:唐汉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9-01

字       数:22.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5条)
河上公、王弼、韩非、陈鼓应……从古至今,注解老子之人,对老子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不”“为”二字的诠析都是不及格的 老子五千言,“不”“为”“有”“无”“人”“天”“道”“知”“下”“是”十个字占了全文的20%,如果以往注家错释了某个字,而这个字恰恰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其注本岂不是满纸荒唐? 《道德经新解》以文字学研究成果为根基,对帛书本《老子》行系统校勘和全新解读。唐汉根据自己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从文字的形、音、义手,结合古文字的物象场景,重新解读老子之言,对于《老子》的作者及成书过程、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程中的作用、老子哲学思想对于今人的教益等问题行了论述。 唐汉将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两相对照,参校他本,对帛书本《老子》行系统校勘、翻译和评述。全书分为“德篇”“道篇”两个部分,根据王弼注本将帛书本《老子》全文分为八十一章,每章均有“原文”“译文”“解字”“句读”“随感”五大版块,熔铸唐汉先生对甲金文字的独特理解,重新勘定五千言背后的古代生活场景,以期为当代读者提供发现老子的全新视角。<br/>【推荐语】<br/>▲读经当从识字始 追根溯源,咬文嚼字,运用古文字学成果系统释读帛书本《老子》 唐汉根据自己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从文字手,重新解读老子之言 ▲系统校勘,全新解读 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两相对照 “原文”“译文”“解字”“句读”“随感”五大版块,全书八十一章逐章解析 ▲犀利评古今诸家注本,挑战学界成说 唐汉认为,由于不懂甲金文字,从古至今所有释解本对《老子》书中核心概念的诠析都是不及格的 在本书中,唐汉大胆质疑前人之说,每出惊人之言,为读者理解老子思想提供全新视角 ▲只有了解老子所处的时代,才能真正读懂《老子》 重新勘定每一个词语背后的的物象场景,还原古代生活的日常图景 ▲《北京晚报》《瞭望》《新民周刊》多家媒体报道 唐汉把甲骨文从高深的学术殿堂推向平民社会,受到媒体广泛关注。<br/>【作者】<br/>唐汉 原名李洪琪,西安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陕西社会科学院汉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因偶然机遇与古文字学结缘,独立研究甲骨文、金文,大胆质疑学界权威,自成一家之说。已出版《中国汉字学批判》《唐汉解字》《图说字源》《发现汉字》等著作。<br/>
目录展开

我注老子与老子注我

老子其人其事其学说

一、老子其人,其犹龙邪

二、胡梁交锋,宗教信仰乎

三、简帛出土,二重证据乎

四、老子思脉,批判现实乎

五、小国寡民,理想王国乎

六、圣人之道,有国者谋乎

道之先验自在及玄之又玄

一、道字的由来

二、《论语》一书中的“道”字

三、《老子》一书中的“道”字

四、道是如何创生的

五、道与太一的关系

六、道之唯心与唯物

凡例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一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五

帛书校勘本 德部六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七

帛书校勘本 德部八

帛书校勘本 德部九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一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二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三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四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五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六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七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八

帛书校勘本 德部十九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一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二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三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四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五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六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七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八

帛书校勘本 德部二十九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一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二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三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四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五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六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七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八

帛书校勘本 德部三十九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十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十一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十二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十三

帛书校勘本 德部四十四

下道部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一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

帛书校勘本 道部四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五

帛书校勘本 道部六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七

帛书校勘本 道部八

帛书校勘本 道部九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一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二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三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四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五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六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七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八

帛书校勘本 道部十九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一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二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三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四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五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六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七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八

帛书校勘本 道部二十九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一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二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三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四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五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六

帛书校勘本 道部三十七

累计评论(5条) 1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