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小王子电子书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有影响的作品,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如梦如幻的故事:在撒哈拉沙漠,一名迫降的飞行员遇见了一个从外星来的小王子。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在到处寻觅友情,他曾经访问过六颗行星,**颗行星上住着一个可笑的权欲迷;第二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虚荣狂;第三颗行星上住着一个酒鬼;第四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贪婪的商人;第五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自私的灯夫;第六颗行星上住着一个不知海洋、山脉为何物的地理学家。小王子认为,爱和友情是高于一切的,那么爱和友情到哪里去寻觅?童话结尾揭示了底蕴:爱和友情就在我们身边。

售       价:¥

纸质售价:¥12.00购买纸书

10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法)圣埃克苏佩里著马振骋译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11

字       数:2.7万

所属分类: 童书 > 儿童文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766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766条)
  关 于 本 书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称自己首先是飞行员。他为飞机而生,为飞机而死。法国把他看作是作家、民族英雄,在他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把他的肖像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在法国纸币史上,获这项殊荣的文化名人不多,只有伏尔泰、莫里哀、柏辽兹。对全世界的大小读者来说,他的盛名来自《小王子》。这篇二十世纪流传广的童话,从一九四三年发表以来,已被译成一百多种语言,其中包括印度群岛的土语和印度土邦的地方语,销售量达两千五百万册,还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灌成唱片,做成CD盘。 一九九四年是圣埃克苏佩里失踪五十周年,从摩洛哥到日本有一百多个隆重活动,二○○○年是他诞生一百周年,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在纪念他。 圣埃克苏佩里若不是飞行员,当然也会写作,但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作家。他有意识地把飞机座舱当作书房,飞机是他认识世界的工具,就像农民用铁犁,木工用刨子,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在劳动中逐渐窥探到世界的秘密,然而他们在各领域挖掘到的真理却是无处不在的。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字字句句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乱云中向往中途站,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生的喜悦,就是这么单纯。 圣埃克苏佩里一九○○年生于法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幼时聪明爱动,写诗歌,摆弄机械,好遐想,功课平平。青年时服兵役参加了空军,复员后在航空公司工作。在原始的条件下,与航空史的先驱人物如梅尔英兹、吉约梅一起拓法国—非洲—南美洲航线。生活在西撒哈拉敌对的阿拉伯部落中间,为迫降的飞机提供应和支援;作为特派记者采访内战时期的西班牙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深德国内地观察纳粹党喧嚣一时的第三帝国。他获得过十三项航空科技发明专利;当空军飞行员时经历过法国一九四○年大溃退;四十三岁时超龄八年,坚持披挂上阵,驾驶侦察机飞赴敌方阵地上空。一九四四年七月三十一日,从同盟国驻地科西嘉岛东北的博尔戈起飞执行任务,钻云端后就此失去了踪影。 事情已经过去近六十年,虽经多方努力调查,法国甚至还组织了一个追踪圣埃克苏佩里委员会,既没找到尸体也没发现飞机残骸。一九九二年一度盛传在尼斯附近天使湾海底发现一架飞机残骸,很可能是圣埃克苏佩里当年后一次驾驶的P38战斗机,后证明不是。那年圣埃克苏佩里的家族成员明确表示,无论在什么地方找到圣埃克苏佩里的遗骸,都不迁葬,让它留在原地,那是他理想的归宿。正如睿智的蒙田应该死在床上,激情的莫里哀应该死在舞台上,浪漫的拜伦应该死在希腊战场上,他——圣埃克苏佩里——应该死在空中。 克苏佩里的作品如《夜航》《人的大地》初次出现时,他那些雄奇壮丽、非亲身经历*描写不出的情景,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惊心动魄。在行动中追求新的人生价值和行为准则;逃出沙漠,飞雷雨交加的黑夜,在苍穹中绝望地找寻自己的星星,无论文笔与题材都富于现代性。 一九三五年,他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火车上,在宵灯下看到一个睡梦中的孩子,那可爱的脸蛋使他想到孩子个个应该是童年莫扎特、传奇中的王子,若得到培育做什么不成!同年十二月,圣埃克苏佩里和一名机械师试图创造巴黎—西贡直飞纪录,在离罗二百公里的沙漠上空迷失方向,正俯身在机翼下寻找幽灵般的航标时撞上了一个斜坡,在死亡线上挣扎了三天,幸遇一个阿拉伯牧民救了他们。这两件事成了《小王子》故事的经纬线。 从那时以后,圣埃克苏佩里喜欢在餐馆、咖啡酒吧的提花餐巾纸上,任意涂抹一个“孤独的小人儿”,有时戴一顶王冠坐在云端里,有时站在山巅上,有时欣赏蝴蝶在花间飞舞。他寄给亲友的信笺四周也会寥寥几笔画个小人儿像,犹如他的签名,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写的。 《人的大地》发表于一九三九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译成英语后以《风、沙与星星》为书名在美国出版,被誉为当年*外国文学作品。圣埃克苏佩里于是在美国也很有名声,这使得他在法德签订停战协定后想去美国寻找机会继续抗纳粹。纽约是法国流亡者大本营,却分成誓不两立的派别——维希派和戴高乐派。他主张“法国高于一切”,要两派捐弃前嫌,共同对敌,遭到两方面的夹攻。他感到孤独无奈。 他生活在纽约,得到美国朋友很好的待,但是他不喜欢纽约,不欣赏纽约人的生活方式,尤其谴责美国人当时企图置身事外的孤立主义政策。 一天,在纽约一家酒馆,美国出版家希区柯克看他在画小人儿,瞧了又瞧,说你为什么不给他写本书呢。这句话触动了圣埃克苏佩里的灵机,他索性超越国界,超越战争与和平,从人类的生存来对待正在发展的物质文明,写出了《小王子》这部书。 《小王子》一九四三年在美国出版,使评论界和读者都感到意外,一直写飞机的圣埃克苏佩里写了一篇童话;全世界烽火连天,血肉横飞,这个在虚无缥缈中的小王子想跟大家说什么呢?小王子与他的玫瑰花的故事又是怎么一回事? 现代大工业蓬勃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物质化,使人时时刻刻感到威胁,原有的身份逐渐失去,成为大机器中不由自主的零件。短短几万字的《小王子》是圣埃克苏佩里哲学思想的诗情总结。《小王子》用童话形式写成,但是其中的深意又绝不是儿童单独能够理解的,如果小孩要看,拉着大人讲给他听,大人在讲的时候也会找到自己失去的东西。这样促成大人小孩一起看,就像在书的第四章说的:“我乐于把这个故事的头写得像篇童话。……只是我不喜欢人家不当一回事地读我这本书。” 其实,我们可以把《小王子》里那几句俏皮的献词看作是书的钥匙。圣埃克苏佩里把书献给要好的朋友,这个朋友虽是个大人,还保持一颗童心,懂得人生的艰辛。他有重要信息通过他传达给不懂事的大人:“蟒蛇吞了大象。”那时正是法西斯猖狂地要征服世界,但是大人们没有一个懂得……从这里展一个个隐喻,要大家明白地球很小,花儿很脆弱,就像人的出现是宇宙间各种条件奇迹般的凑合;羊要吃花朵,人虽给羊配上了嘴套,还是难免会有疏忽,更何况嘴套上又忘了配一根皮带以便系上……这一切使人读了感到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责任,拯救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圣埃克苏佩里用小学生也能读懂的语言,触到人类重大的问题,背景又放在无边无际、纯洁一片的黄沙前,满篇氛围似真非真,似梦非梦,迷蒙含蓄。他还自己画上稚拙的插图,空灵别致。后一幅是两条交叉的弯线上一颗星星,这是小王子在地球上出现后又消失的地方。在他看来是世界上美也凄凉的景色。圣埃克苏佩里画完以后,过了一年自己也像小王子那样消失了,“一声息没有”,留下一个谜,一个问题,一个悬念。像断了的梦。 马振骋  <br/>【推荐语】<br/>《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有影响的作品,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如梦如幻的故事:在撒哈拉沙漠,一名迫降的飞行员遇见了一个从外星来的小王子。这个可爱的小人儿在到处寻觅友情,他曾经访问过六颗行星,**颗行星上住着一个可笑的权欲迷;第二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虚荣狂;第三颗行星上住着一个酒鬼;第四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贪婪的商人;第五颗行星上住着一个自私的灯夫;第六颗行星上住着一个不知海洋、山脉为何物的地理学家。小王子认为,爱和友情是高于一切的,那么爱和友情到哪里去寻觅?童话结尾揭示了底蕴:爱和友情就在我们身边。 这部童话语言纯净,充满感情和诗意,到目前为止已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童话。<br/>【作者】<br/>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幼时聪明好动,写诗歌,摆弄机械,好遐想,功课平平。青年时参加了空军,复员后在航空公司工作。二战爆发后重返空军,四十三岁时仍坚持披挂上阵,驾驶飞机赴敌人上空侦察。一九四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执行任务时,钻云端后从此失踪。圣埃克苏佩里为飞机而生,为飞机而死。法国把他看作是作家、民族英雄,在他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把他的肖像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在法国纸币史上,获这项殊荣的文化名人不多,圣埃克苏佩里是第四个。 对于全世界的大小读者来说,他的盛名来自《小王子》。这篇二十世纪流传广的童话,从一九四三年发表以来,已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其中包括许多地方语和土语,销售量达上亿册,还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灌成唱片,做成CD和VCD。《小王子》至今也是全世界受读者喜爱的畅销小说之一。<br/>
目录展开

关于本书

献给 莱翁·维尔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累计评论(2766条) 3859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