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史学史 (全三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0.80购买纸书

18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杜维运 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0-07-01

字       数:59.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台湾学者杜维运先生长年致力于史学史研究,尤擅长于中国古代史学史、中西古代史学比较等研究,在史学史研究方面创获颇丰,成就显著。这部史学专著就是他历时十七年之久撰著而成的。全书共分三册,册由夏、商、周起迄于东汉;第二册由魏晋南北朝迄于唐代之结束;第三册由宋代起迄于十九世纪初。<br/>
目录展开

阎 序

自 序

前 言

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第一章 引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第二章 史学的起源与史官的设立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与史学

第二节 东方的史学摇篮

第三节 史官的设立

第三章 史学原理的出现

第一节 纪实

第二节 阙疑

第三节 求真

第四节 怀疑

第四章 几部较早的史书与史学的放出异彩

第一节 《尚书》

第二节 《春秋》

第三节 《左传》

(一)《左传》的作者问题

(二)《左传》叙事的翔实、生动与柔美

(三)《左传》的内容

第四节 其他

(一)《公羊传》、《谷梁传》

(二)《国语》

(三)《战国策》

(四)《世本》

(五)《竹书纪年》

(六)《山海经》

(七)《穆天子传》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史学成熟时期的来临

第一节 春秋以后史学气氛的弥漫

(一)先秦诸子据历史建立其学说

1.孟子

2.荀子

3.庄子

4.墨子

5.韩非子

(二)一般士大夫据历史发挥其言论

第二节 《史记》的问世

(一)《史记》的史学地位

(二)司马迁的遭逢与《史记》的撰述

第三节 司马迁的史学世界

(一)真实的世界

(二)辽阔的世界

(三)美善的世界

(四)奥深的世界

第四节 史学的成熟时期

第六章 经学极盛下的史学发展

第一节 汉武帝以后经学的极盛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史学与经学

第三节 东汉初期史学再放新异彩

(一)班固与《汉书》的写成

(二)班固的史学

1.开创了断代史

2.叙事详赡,措辞温雅

3.博洽而有史裁史识

(三)班固的儒家史学思想

第四节 东汉的修史事业与儒家史学思想的日趋浓厚

(一)《东观汉记》的修纂

(二)经学极盛下的反动思潮——王充的《论衡》

(三)荀悦极为浓厚的儒家史学思想

第七章 中国古代史学的世界地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第二册)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衰乱与史学的极盛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衰乱

第二节 史学的极盛

第三节 史学极盛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刺激与学术昌盛的相应

(二)史学传统的赓续与社会意识凛然于历史的尊贵与威严

(三)以史惩劝的观念盛行

(四)以史制君与君主的提倡

(五)感岁月忽忽,寄望不朽于将来

1.感岁月忽忽

2.寄望不朽于将来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史学方法的创新与史学范围的扩大

第一节 史学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 史学范围的扩大

(一)起居注与实录的修撰

(二)典章制度史的大量出现

(三)撰写人物传记与族谱,蔚为风尚

(四)方志与地理书的丛出

(五)“立言之士,挥翰蓬茨之下,一代之说,至数十家。”

第三节 《文心雕龙》与史学

第十章 正统的史学思想出现与正史观念的形成

第一节 正统的史学思想出现

第二节 正史观念的形成与正史的丛出

(一)《三国志》

1.铨配适宜

2.考证精审

3.叙事典雅

4.辞多劝诫

5.写史态度

6.回护

7.简略

(二)《后汉书》

1.综合的能力

2.书法的得实

3.文章的灿烂

4.议论的纵横

5.思想的卓越

(三)《宋书》

(四)《南齐书》

(五)《魏书》

第十一章 盛唐史学的特色与成就

第一节 隋唐的盛世与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唐太宗与盛唐的史学

第三节 盛唐史学的特色

(一)承旧与创新

(二)史馆的设立与记注制度的健全

1.史馆的设立

2.记注制度的健全

(三)集体创写历史——修史的国营企业化

第四节 盛唐史学的成就

(一)八部正史的写成

1.《晋书》

2.《梁书》与《陈书》

3.《北齐书》

4.《周书》

5.《隋书》

6.《南史》与《北史》

7.结语

(二)史学人才的济济与杰出史学家的辈出

第十二章 刘知几的史学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史学史的创写

第三节 史学方法论的开辟

(一)博识论

(二)史料论

(三)采撰论

(四)叙事论

1.实录直书

2.彰善贬恶

3.简要用晦

4.从实而书

(五)史体论

第四节 求真史学的境界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三章 唐代丧乱以后的史学

第一节 唐代丧乱对史学所产生的创伤

第二节 唐代丧乱对史学所产生的刺激

(一)助长讨论史学的风气

(二)致用史学出现——杜佑与《通典》

(三)历史笔记盛产

第十四章 中国中古史学的世界地位

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第三册)

第十五章 宋代史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宋代国势的风雨飘摇与境内的安定富庶

第三节 宋代的文治与文人的天才发挥

第四节 宋代史学蓬勃发展的盛况

(一)记注之法完善

(二)史料自由开放、大量印刷与私人修史事业鼎盛

1.《三朝北盟会编》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3.《中兴小纪》

4.《东都事略》

(三)史学批评风气弥漫

(四)历史考据学盛行

1.《新唐书纠谬》

2.《五代史纂误》

3.刊误《汉书》、《后汉书》之作

4.《困学纪闻》

(五)新史学体例出现

第十六章 欧阳修揭开宋代史学序幕

第一节 极乱局势下的五代史学

第二节 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与竖起褒贬史学的旗帜

第三节 欧阳修主修《新唐书》

(一)关于事增于前

(二)关于文省于旧

(三)欧阳修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 欧阳修与金石学的成立

第十七章 司马光创写睥睨世界的编年史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经过

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撰写以一人写史兼具集体写史之长

第四节 《资治通鉴》为世界最成功的编年史

第五节 《资治通鉴》取材的广博、考证的精确、剪裁的细致与文字润饰的理想

(一)取材的广博

(二)考证的精确

(三)剪裁的细致

(四)文字润饰的理想

第六节 在《资治通鉴》影响下写成的历史作品

(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资治通鉴纲目》

第七节 《资治通鉴》与宋代正统论之争

第八节 结语

第十八章 郑樵的史学

第一节 郑樵的生平

第二节 郑樵的会通思想与通史的撰写

第三节 《通志》二十略在典章制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通志总序〉中所呈现的史学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九章 元代史学

第一节 蒙古帝国的震撼世界与元朝的建立

第二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

(一)《辽史》

(二)《金史》

(三)《宋史》

第三节 元代史学的世界性

第四节 《蒙古秘史》、《圣武亲征录》与《元典章》的纂修

(一)《蒙古秘史》

(二)《圣武亲征录》

(三)《元典章》

第五节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一)《文献通考》的撰成

(二)《文献通考》扩大典章制度通史的范围

(三)《文献通考》中所呈现的史学思想

1.会通思想

2.历史相因论

(四)《文献通考》的文献价值

第六节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第二十章 明代政治的严酷与史学发展的受阻

第一节 明代政治的严酷

(一)屠杀

(二)廷杖

(三)设立东厂、西厂、内厂

(四)设立锦衣卫

第二节 史学发展的受阻

第三节 宋濂、王祎与丘浚的史学

(一)宋濂

(二)王祎

(三)丘浚

第二十一章 明代中叶以后的史学

第一节 明代中叶以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第二节 私人修史风气之盛与激烈史论的出现

第三节 征实史学的建树

(一)王世贞

(二)焦竑

(三)胡应麟

第二十二章 清代史学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清代历史考据学方法的客观而精密

第三节 清代历史考据学产品的丰硕而细致

第四节 清代历史考据学使中国史学进入纯学术研究的阶段

第二十三章 清初史学的创新

第一节 清初的时势与史学的焕发气象

第二节 顾炎武与清代历史考据学——崭新治史方法的出现

(一)普遍归纳证据

(二)反复批评证据

(三)精确提出证据

(四)审慎组合证据

(五)重视直接证据

第三节 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史学派的兴起——史学新页的展现

(一)倾力存留明代历史

(二)创写学术思想史

第四节 王夫之与中国史学家的历史解释艺术

(一)渊源的追溯

(二)原因的阐释

(三)背景的分析

(四)变迁的缕述

(五)影响的探究

第五节 清初史学界的一般情况

第二十四章 清乾嘉时代历史考据学的极盛

第一节 清乾嘉时代考据学的极盛与历史考据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历史考据学派治史的征实精神

第三节 历史考据学派治史的客观方法

(一)归纳方法的充分应用

(二)辅助科学的广泛应用

第四节 历史考据学派治史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王鸣盛的历史考据学

第六节 钱大昕的历史考据学

(一)钱大昕历史考据学的合于近代史学方法

1.杂史的应用

2.善本的应用

3.金石的应用

4.避讳的应用

5.义例的应用

(二)钱大昕历史知识的博雅

1.精于经学

2.精于官制

3.精于地理

4.精于氏族

5.精于金石文字

6.精于音韵

7.精于天算

8.通蒙古文

(三)钱大昕的史学思想

(四)钱大昕论经学与史学的地位

(五)钱大昕肆力治元史

第七节 清乾嘉时代历史考据学的总成绩

(一)注释旧史之作,汗牛充栋

(二)补充旧史之作,蔚为奇观

第二十五章 浙东史学的赓续发展——全祖望、邵晋涵与章学诚的史学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全祖望的史学

(一)搜访文献与表章气节——肆力于近代当世之史及文献学术之史

(二)治史的缜密精神与公正态度

(三)由理学而治史学

(四)学问的博雅与身世的悲凉

第三节 邵晋涵的史学

(一)浙东史学发展至邵晋涵、章学诚时代所出现的新猷

(二)邵晋涵与浙东史学

(三)邵晋涵所受当代朴学的冲击

(四)邵晋涵以真挚之情,写一家之史

(五)邵晋涵以敏锐之见,发挥史学思想、史学理论、史学方法的精蕴

(六)结语

第四节 章学诚的史学

(一)概论

(二)生平

(三)提倡六经皆史之说

(四)对史学的新诠释

(五)划分记注与撰述的界线

(六)建立方志学

(七)开辟写史方法论

1.论如何搜集史料

2.论如何采择史料

3.论如何陶铸史料

4.论如何勒成一家之言

甲、文体的纯一

乙、史德的具备

丙、别识心裁的立于事文之外

(八)理想中的史学巨著

(九)生前的孤寂与身后声名的远播

第二十六章 立于乾嘉学风以外的史学家——崔述与赵翼的史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崔述的史学

(一)生平

(二)《考信录》与史学上的求真

(三)崔述的史学渊源及其所受时代的冲激

第三节 赵翼的史学

(一)生平

(二)经世的史学思想,超越时代

(三)历史解释的艺术,卓然不群

(四)眼界开阔,不执成见以论史

(五)不确实之病——《廿二史劄记》之误

1.未细稽原文而误

2.删节原文不慎而误

3.照原文钞录不慎而误

4.望文生义未尝参稽原文而误

5.以部分概括全体而误

(六)结语

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纪以后西方史学的进入黄金时期与中国史学的由极盛转入衰微

参考书目

累计评论(0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