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诊断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88.00购买纸书

2368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7.3

作       者:詹华奎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字       数:75.3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诊断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所有临床专业本科生 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 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詹华奎 编*的《诊断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 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用新世纪第4版全国高等 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 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五个部分 。<br/>
目录展开

前言

编写说明

绪 论

一、诊断学的内容

(一)症状诊断

(二)检体诊断

(三)实验诊断

(四)器械检查

(五)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

二、学习诊断学的重要性

三、学习诊断学的方法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第一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 热

第二节 疼 痛

一、头痛

二、胸痛

三、腹痛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第四节 咯 血

第五节 呼吸困难

第六节 发 绀

第七节 心 悸

第八节 水 肿

第九节 恶心与呕吐

第十节 呕血与黑便

第十一节 腹 泻

第十二节 黄 疸

第十三节 尿频、尿急、尿痛

第十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

第十五节 关节痛

第十六节 眩 晕

第十七节 晕 厥

第十八节 抽 搐

第十九节 意识障碍

第二章 问 诊

一、问诊的重要性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注意事项

四、问诊的内容

五、问诊的技巧

(一)仪表、礼节

(二)问诊的环境

(三)尊重患者

(四)交谈技巧

(五)注意形体语言

(六)特殊情况的问诊

第三章 基本检查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一)触诊方法

(二)触诊注意事项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叩诊音

四、听诊

(一)听诊方法

(二)听诊注意事项

五、嗅诊

第四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体温

(一)体温(body temperature,T)测量及正常范围

(二)记录方法

(三)体温误差的原因

二、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一)测量方法

(二)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三)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

五、发育与体型

六、营养状态

(一)营养状态分级

(二)常见的营养异常

七、意识状态

八、面容与表情

九、体位

十、步态

第二节 皮肤检查

一、皮肤弹性

二、皮肤颜色

三、湿度与出汗

四、皮疹

五、皮下出血

六、蜘蛛痣

七、皮下结节

八、水肿

九、溃疡与瘢痕

十、毛发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第五章 头部检查

一、头发

二、头颅及颜面

三、头部器官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口腔

(五)腮腺

第六章 颈部检查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

三、颈部包块

四、颈部血管

五、甲状腺

(一)检查方法

(二)甲状腺肿大的临床意义

六、气管

第七章 胸部检查

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骨骼标志

二、胸部体表标志线

三、胸部分区

第二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一、胸廓检查

(一)正常胸廓

(二)异常胸廓

二、胸壁检查

三、乳房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

一、视诊

(一)呼吸类型

(二)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

(三)呼吸运动

二、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

(二)触觉语颤

(三)胸膜摩擦感

三、叩诊

(一)正常胸部叩诊音

(二)肺部定界叩诊

(三)胸部病理性叩诊音

四、听诊

(一)正常呼吸音

(二)病理性呼吸音

(三)啰音

(四)听觉语音

(五)胸膜摩擦音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

第四节 心脏血管检查

一、视诊

(一)检查方法

(二)检查内容

二、触诊

(一)触诊方法

(二)检查内容

三、叩诊

(一)叩诊方法

(二)正常心浊音界

(三)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四、听诊

(一)心脏听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听诊顺序

(三)心率

(四)心律

(五)心音

(六)心脏杂音

(七)心包摩擦音

五、血管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听诊

(四)周围血管征

六、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心包积液

(六)心力衰竭

第八章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一)体表标志

(二)腹部分区

二、视诊

(一)腹部外形

(二)呼吸运动

(三)腹壁静脉

(四)腹壁皮肤

(五)蠕动波

(六)上腹部搏动

三、触诊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触诊内容

四、叩诊

(一)腹部叩诊音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三)胃泡鼓音区

(四)脾脏叩诊

(五)肾脏叩诊

(六)膀胱叩诊

(七)腹水叩诊

五、听诊

(一)肠鸣音

(二)振水音

(三)血管杂音

(四)摩擦音

(五)搔弹音

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体征

(一)肝硬化

(二)幽门梗阻

(三)急性腹膜炎

(四)急性阑尾炎

(五)急性胆囊炎

(六)急性胰腺炎

(七)肠梗阻

第九章 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

一、肛门和直肠检查

(一)体位

(二)视诊

(三)触诊

二、男性生殖器检查

(一)阴茎

(二)阴囊

(三)前列腺

(四)精囊

三、女性外生殖器检查

第十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 脊柱检查

一、脊柱弯曲度

(一)检查方法

(二)生理弯曲度

(三)病理性弯曲

二、脊柱活动度

(一)检查方法

(二)正常活动度

(三)活动受限

三、脊柱压痛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四、脊柱叩击痛

(一)检查方法

(二)临床意义

五、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

(一)颈椎特殊试验

(二)腰骶椎特殊试验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一、肢体长度与周径

二、形态

三、压痛

四、运动功能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

(四)三叉神经

(五)面神经

(六)前庭蜗神经

(七)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八)副神经

(九)舌下神经

二、感觉功能检查

(一)检查法

(二)临床意义

三、运动功能检查

(一)随意运动

(二)不随意运动

(三)被动运动

(四)共济运动

四、神经反射检查

(一)浅反射

(二)深反射

(三)病理反射

(四)脑膜刺激征

(五)拉塞格征

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六、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一)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

(二)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三)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

(四)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

第十二章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

三、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一)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二)头颈部

(三)前、侧胸部

(四)背部

(五)腹部

(六)上肢

(七)下肢

(八)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九)外生殖器(仅必要时检查)

(十)共济运动、步态与脊柱活动度

第十三章 血液学检查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测

一、红细胞的检测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二)红细胞异常形态检查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三、血小板的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或PLT)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测定

(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测定

(二)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

六、血细胞直方图

(一)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二)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三)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

七、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一)红细胞寿命测定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五)血红蛋白尿测定

(六)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测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二、血细胞的起源、发育体系及发育规律

三、骨髓血细胞检查结果分析

四、常用血细胞的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

(四)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五)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六)过碘酸-雪夫(糖原)染色

(七)铁染色

(八)常见类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五、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六、骨髓病理学检查

(一)骨髓纤维化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七、骨髓检查报告

八、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

(一)缺铁性贫血

(二)巨幼细胞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白血病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一、ABO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鉴定

(三)临床意义

二、Rh血型系统

(一)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二)Rh血型系统的血型鉴定原则

(三)临床意义

三、白细胞抗原系统

四、血小板抗原及抗体

五、不规则抗体筛选

六、交叉配血试验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一、病理性抗凝物质的检测

二、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一、筛检试验

二、诊断试验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一、全血黏度测定

二、血浆黏度测定

第七节 血栓弹力图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二、二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三、纤溶亢进性出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四、血栓前状态

第十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保存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二)尿液外观

(三)气味

(四)酸碱性

(五)尿比密

三、化学检查

(一)尿蛋白

(二)尿糖

(三)酮体

(四)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五)尿白细胞酯酶

(六)尿亚硝酸盐

四、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二)管型

(三)结晶体(crystal)

(四)病原体

五、尿液的其他检查

六、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

第二节 粪便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检测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化学检查

(四)细菌学检查

第三节 痰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病原体培养

五、临床应用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

一、分类与发病机制

二、标本采集

三、一般性状检查

四、化学检查

五、显微镜检查

六、细菌学检查

七、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要点

第五节 脑脊液检查

一、适应证及标本采集

二、检验项目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化学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细菌学检查

(五)免疫学检查

(六)脑脊液蛋白电泳测定

(七)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八)Tau蛋白测定

第六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检查

二、精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四)病原生物学检查

(五)其他检查

三、前列腺液检查

第十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和A/G比值测定

二、血清蛋白电泳

三、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四、血浆凝血因子及凝血抑制因子测定

五、血氨测定

第二节 脂类代谢功能测定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第三节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检查

一、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二、尿胆红素试验

三、尿中尿胆原检查

四、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

五、胆汁酸代谢检查

第四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测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

四、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五、单胺氧化酶测定

六、脯氨酰羟化酶测定

七、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八、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测定

第五节 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一、甲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二)HBV-DNA测定

(三)前S1蛋白(Pre-S1)和前S1抗体(抗-Pre-S1)测定

(四)前S2蛋白(Pre-S2)和前S2抗体(抗-Pre-S2)测定

三、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四、丁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五、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第六节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

第十七章 肾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检测

(一)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三)血清肌酐测定

(四)血清尿素氮测定

(五)血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测定

(六)血清胱抑素C测定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

(二)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

三、血尿酸测定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五、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

第十八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相关检测

一、空腹血糖测定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血清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四、血清C肽测定及C肽释放试验

五、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六、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

三、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四、血脂异常危险分层

第三节 无机离子检测

一、血清钾测定

二、血清钠测定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四、血清钙测定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六、血清镁测定

第四节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测定

一、维生素测定

二、微量元素测定

(一)铁测定

(二)铜测定

(三)锌测定

(四)碘测定

(五)硒测定

(六)氟测定

第五节 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

一、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

(一)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二)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

(三)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二、心力衰竭标志物(B型心钠素)测定

三、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生化检测

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清酶测定

一、血、尿淀粉酶(AMS)及同工酶测定

二、血清脂肪酶(LPS)测定

三、胆碱酯酶检测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

五、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测

第七节 动脉血气分析与酸碱度测定

一、血气分析的指标

二、常见酸碱平衡失衡的类型及病因

第十九章 内分泌激素检测

一、甲状腺激素检测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三)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四)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测定

(五)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

二、甲状旁腺激素检测

(一)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二)降钙素测定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二)尿17-酮类固醇测定

(三)血浆皮质醇和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四)血浆和尿液醛固酮测定

四、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

(一)尿儿茶酚胺测定

(二)尿香草扁桃酸测定

(三)血浆肾素测定

五、性腺激素检测

(一)血浆睾酮测定

(二)血浆雌二醇测定

(三)血浆孕酮测定

六、垂体激素测定

(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三)生长激素测定

(四)抗利尿激素测定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查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二、血清M蛋白测定

三、血清补体的检查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查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活性测定

四、细胞因子检测

第三节 感染免疫检测

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二)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查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测定

(四)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和DNA测定

(五)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

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

四、性传播疾病免疫学检查

五、TORCH感染免疫检测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五、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查

一、抗核抗体检测

二、抗胞质抗体检测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

四、其他自身抗体检测

第六节 其他免疫检测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二、冷球蛋白测定

三、C反应蛋白(CRP)测定

第七节 移植免疫检查

一、HLA DNA分型

二、HLA细胞学分型

三、血清学分型技术

第二十一章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第一节 概 述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

三、检查方法

(一)病原学方法

(二)免疫学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检查

一、细菌感染检查

二、病毒感染检查

三、真菌感染检查

四、寄生虫感染检查

五、其他病原体感染检查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二、梅毒的病原体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三、淋病病原体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二)其他方法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二)分子生物学检查

五、其他STD病原体检查

(一)生殖器疱疹

(二)尖锐湿疣

(三)软下疳

第四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

一、医院感染的临床类型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三、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五节 病原体耐药性检查

一、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

二、耐药性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一)药物敏感试验

(二)耐药菌监测试验

(三)病原体耐药基因的测定

第二十二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二、心电产生原理

三、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一)常规12导联

(二)导联轴

(三)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四、特殊导联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记录纸组成

二、心率计算方法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方法

四、心电轴的测定

第三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

一、P波

二、Ta波

三、PR段与PR间期

四、QRS波群

五、J点

六、ST段

七、T波

八、QT间期

九、U波

第四节 心房异常和心室肥大

一、心房异常

(一)右心房异常

(二)左心房异常

(三)双侧心房异常

二、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二)右心室肥大

(三)双侧心室肥大

第五节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一、心肌缺血及坏死的基本图形

(一)缺血型T波改变

(二)损伤型ST段移位

(三)坏死型Q波

二、心肌梗死

(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绞痛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三)窦性心律不齐

(四)窦性停搏

(五)窦房阻滞

(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二、过早搏动

(一)室性过早搏动

(二)房性过早搏动

(三)交界性过早搏动

三、异位性心动过速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室性心动过速

四、扑动与颤动

(一)心房扑动

(二)心房颤动

(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五、房室传导阻滞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六、室内传导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三)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逸搏与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心律

(二)室性逸搏心律

八、心室预激

(一)WPW综合征

(二)LGL综合征

(三)Mahaim型预激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所致心电图改变

一、电解质紊乱

(一)低血钾

(二)高血钾

(三)低血钙

(四)高血钙

二、药物影响

(一)洋地黄

(二)奎尼丁

(三)其他药物

第八节 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一、动态心电图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应用价值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与步骤

二、心电图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要求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的主要应用范围和价值

(二)心电图诊断的局限性

第二十三章 肺功能检查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

一、肺容量检查

二、通气功能检查

(一)肺通气量

(二)用力肺活量

(三)通气功能检查临床应用

(四)支气管舒张试验与支气管激发试验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

一、气体分布

二、通气/血流比值

三、弥散功能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

一、闭合容积和闭合总量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四、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

第二十四章 内镜检查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三、支气管镜检查

四、膀胱尿道镜

五、腹腔镜

第二十五章 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

一、脑电图检查

二、脑电地形图检查

第二十六章 病历书写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规则

一、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二、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三、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一、住院期间病历

二、门诊病历

第三节 病历书写举例

一、完整住院病历

二、入院记录

三、病程记录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二)电解质紊乱

四、出院记录

第四节 医嘱及常用检查申请单书写要求

一、医嘱书写要求

二、检查申请单书写要求

第五节 电子病历与表格式住院病历

一、电子病历

二、表格式住院病历

三、表格式住院病历参考格式

第二十七章 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方法

第一节 诊断步骤

一、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二、综合分析,提出诊断

三、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一、临床思维要素

二、临床思维哲学

三、临床诊断思维原则

四、临床诊断误区

第三节 诊断内容和书写要求

一、诊断内容

二、诊断书写要求

三、临床诊断举例

第四节 循证医学与临床诊断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三、循证医学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四、循证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要求

附Ⅰ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一、胸腔穿刺术

二、心包穿刺术

三、腹腔穿刺术

四、膝关节腔穿刺术

五、腰椎穿刺术

六、骨髓穿刺术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一)骨髓穿刺术

(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七、肝脏穿刺术

(一)肝脏穿刺术

(二)超声引导下细针肝脏穿刺术

八、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九、淋巴结穿刺术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

(一)淋巴结穿刺术

(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

十、导尿术

十一、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

十二、中心静脉压测定

十三、眼底检查法

附Ⅱ 临床心电图常用表

附Ⅲ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2条) 3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