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重塑制造业电子书

●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主席权威之作! ●深调研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企业,揭示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原因和未来出路,为美国政府制订制造业战略提供思考框架与行动纲领。 ●湛庐文化出品。

售       价:¥

纸质售价:¥63.10购买纸书

22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美) 苏珊娜·伯杰(Suzanne Berger)

出  版  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字       数:15.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2010年,面对美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转型之后创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集结不同学科的重要研究人员,组成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IE),专门研究创新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美国制造业的外流与创新难题。研究成果构成了《重塑制造业》这本书。 ●PIE委员会历时数年,对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大中小型企业行了深度采访,包括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等,并对1000 家企业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本书给出了重塑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持本土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可操作性建议,着重提出“创新是在生产制造中产生的”这一理论并加以证实,同时,还提出“分布式制造”的模式来解决创新市场化难题。这些信息为美国政府制订制造业战略提供了思考框架与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建立和保持创新型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前,中美贸易战加剧,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正在走美国20年前的老路。中国正逐步拥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如何让创新走向市场?如何抓住先制造业的趋势?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塑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失败路程、创新经验及未来出路的探索,将为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br/>【推荐语】<br/>●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主席权威之作! ●深调研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企业,揭示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原因和未来出路,为美国政府制订制造业战略提供思考框架与行动纲领。 ●湛庐文化出品。<br/>【作者】<br/>苏珊娜•伯杰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拥有超过50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主席,负责全球制造业与创新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包括国际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政策及利益研究项目等。 ●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成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成员,曾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顾问。 ●哈佛大学政治科学系硕士、博士。<br/>
目录展开

推荐序 制造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1 本国制造与本国创新 如何使创新成果进入实体经济

麻省理工学院PIE委员会的研究概览

对美国大型企业的研究

从新创企业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研究

对一般企业的研究

从德国和中国学到的经验

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对就业机会和技能的研究

美国制造业垂直一体化架构的颠覆

重塑工业生态环境的方法

2 漫长的危机 制造业衰退的4种理论

自然衰退论

生产力提高和农业类推法

全球化因素

科技推动因素

金融推动因素

政治推动因素

谁从全球化中获益

制造业的衰退是否可以归咎于全球化

加强版的全球化

美国商业模式调整

美国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当前境况

3 生态与生产 新创企业市场化的资源难题

创新的新途径

PIE委员会对于新创制造业企业的研究

新创企业市场化的融资渠道

PIE委员会的采访对象

人才和技术

网络的节点

供应商的深度和广度

市场化晚期的融资及所需技能

制造业企业如何把新产品市场化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关于新创企业的研究结论

4 真正的资本 一般企业如何在工厂中创新

一般企业的创新来源

一般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市场化

创新是在制造过程中不断加深的

用途革新型的创新活动

把生产制造和服务结合起来

供应商的重要性

为什么一般企业很少开展创新活动

5 创新的审视 德国和中国的制造业经验

德国的制造业经济

德国的商业模式

德国的创新途径

德国的工业生态环境

中国的创新商品化

中国式创新:对成熟产品进行逆向工程和再设计

中国式创新:把设计变成全新的产品或流程

中国式创新:产品创新本土化

中国的商业化能力路在何方

6 从制造到智造 未来的生产体系设想

7大新技术是未来先进制造业的重点

未来制造业的理想模式:分布式制造

走向一个新型的制造体系

电池组的例子

新型制造体系中的供应链

整合生产系统,创造制造业新模式

7 “下一代”人才 就业危机与技能培育

人才缺口的调查结果

如何培养新的制造业工人队伍

建立一个美国式的人才培训体系

8 从创新到市场 重塑生态系统的新途径

建立公共资源

新型工业生态系统的典范

致谢

累计评论(1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