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上海大都市土地整治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03.10购买纸书

6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顾守柏,谷晓坤,刘静,等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25.8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中国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系统分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土地整治内涵与实施工具。从规划统筹、郊野公园建设、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农村居民整治、多功能农用地整治及市地整治六个方面出发,剖析其多规融合、多策并举、技术集成、理念更新等显著特色,全面阐述了上海大都市区土地整治的创新与实践,并就大都市土地整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评述,可为其他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借鉴。【作者】<br/>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Urban Governance,CIUG)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的研究机构,其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优秀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文理医工农多学科优势,充分整合上海市与国内外各方面优势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试验区与放式平台。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隶属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1985年成立。2010年,中心增加了土地整治职能,主要负责全市土地整治和征地事务相关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包括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区级整治规划和郊野单元规划的指导、市级财政投资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推、郊野公园建设指导、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工作。近年来,中心坚持创新引领,依托“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展“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系列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土地整治内涵,拓展土地整治外延,持续强化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促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编委会

《上海大都市土地整治》编撰委员会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大都市与土地整治

1.1 大都市及其概况

1.1.1 大都市的概念

1.1.2 中国大都市概况

1.2 土地整治发展历程

1.2.1 世界土地整治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 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的历程

1.2.3 土地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3 典型大都市土地整治实践

1.3.1 国外典型大都市土地整治实践

1.3.2 中国典型大都市土地整治实践

第2章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2.1 大都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与土地整治转型需求

2.1.1 大都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

2.1.2 大都市土地整治转型需求

2.2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的内涵、理论框架与主要类型

2.2.1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的内涵

2.2.2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的理论框架

2.2.3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

2.3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实施路径:“土地整治+”

2.3.1 “土地整治+”的内涵与基础理念

2.3.2 “土地整治+”的基本特征

2.3.3 “土地整治+”生态圈的构建

2.3.4 “土地整治+”的发展策略

第3章 上海大都市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

3.1 历史时期的土地整治(1949年以前)

3.2 农用地整治为主阶段(1949—1990年)

3.2.1 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及土地整治的发展

3.2.2 上海市土地整治内容

3.3 “三集中”整治阶段(1991—2008年)

3.3.1 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及土地整治的发展

3.3.2 上海市土地整治内容

3.4 全面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3.4.1 2008年以后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及土地整治的发展

3.4.2 上海市土地整治内容

第4章 大都市土地整治规划:全域综合整治的统筹

4.1 大都市土地整治规划的定位与体系建立

4.1.1 土地整治规划发展历程及定位

4.1.2 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体系

4.1.3 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定位和任务

4.2 大都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4.2.1 整治规划编制的原则

4.2.2 整治规划编制的程序

4.3 上海“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

4.3.1 上海“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

4.3.2 上海“十二五”土地整治战略

4.3.3 上海“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4.4 上海“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

4.4.1 上海“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

4.4.2 土地整治规划战略的延续与提升

4.4.3 上海“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第5章 郊野单元规划:镇域综合整治的“一张蓝图”

5.1 郊野单元规划的提出

5.1.1 郊野单元规划提出的政策背景

5.1.2 郊野单元规划的概念及定位

5.2 郊野单元规划的主要内容

5.2.1 郊野单元规划的总体框架

5.2.2 郊野单元规划的创新理念

5.2.3 郊野单元规划的编制原则

5.2.4 郊野单元规划的内容设计

5.3 郊野单元规划的政策设计

5.3.1 预留乡镇建设发展空间,建立规划空间奖励机制

5.3.2 提高带动区域紧凑集约,支持已批控性的适度调整

5.3.3 保障集体经济组织长远收益,创新土地出让方式

5.3.4 建立“减量化”倒逼机制,实现用地计划管理的考核联动

5.3.5 凝聚部门合力,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支持政策

5.4 嘉定区江桥镇郊野单元规划

5.4.1 嘉定区江桥镇概况

5.4.2 郊野单元规划方案

5.4.3 郊野单元规划实施效果

第6章 上海郊野公园:基于全域整治的城乡融合新载体

6.1 郊野公园概念与相关研究进展

6.1.1 郊野公园概念

6.1.2 郊野公园的相关研究进展

6.2 上海郊野公园的发展历程

6.2.1 概念的提出(2009年)

6.2.2 布局选址(2012年)

6.2.3 近期建设试点阶段(2013年至今)

6.3 上海郊野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

6.3.1 上海郊野公园的功能

6.3.2 上海郊野公园的定位

6.3.3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路径选择

6.4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实施机制

6.4.1 以郊野公园规划和减量化为引领的规划土地支持政策

6.4.2 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导的资金支持政策

6.4.3 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共同推进机制

6.5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成效

6.5.1 满足了市民的休闲游憩需求

6.5.2 探索了重大生态功能区“扩容提质”的建设路径

6.5.3 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6.5.4 实现了生态化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实践

第7章 大都市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

7.1 上海市郊区工业用地变化历程

7.1.1 由工业点发展为工业小区再至工业园区(1984—1992年)

7.1.2 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策略初步提出(1992—2001年)

7.1.3 郊区工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调整时期(2001—2007年)

7.1.4 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政策逐渐形成(2008年至今)

7.2 上海郊区工业用地利用现状与低效成因分析

7.2.1 上海郊区工业用地利用现状

7.2.2 郊区低效工业用地的成因分析

7.3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政策创新

7.3.1 减量化与“198”区域减量化

7.3.2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规划管理政策

7.3.3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空间置换政策

7.3.4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专项资金支持政策

7.3.5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项目全程监管政策

7.3.6 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的其他政策

7.4 “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成效

7.4.1 坚守用地底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7.4.2 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区域环境改善

7.4.3 调整用地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7.4.4 增加绿色空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7.4.5 探索“造血”机制,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7.5 “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对镇、村利益的影响

7.5.1 “198”低效工业用地与镇、村利益的关系

7.5.2 “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对镇、村利益的影响

7.5.3 “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后镇、村的长效“造血”机制

第8章 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治

8.1 上海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发展历程

8.1.1 宅基地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与自然“迁村并点”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8.1.2 宅基地短暂有偿使用和“居住向城镇集中”正式提出阶段(1990—1999年)

8.1.3 宅基地置换试点探索发展时期(2000—2010年)

8.1.4 农村居民点整治分类引导阶段(2011年至今)

8.2 城市化推进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嘉定区外冈镇

8.2.1 模式的内涵与构成

8.2.2 项目区概况

8.2.3 项目实施方案

8.2.4 指标平衡和资金平衡

8.2.5 项目经验总结

8.3 乡村更新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奉贤庄行镇项目

8.3.1 模式的内涵与构成

8.3.2 项目区概况

8.3.3 项目实施程序

8.3.4 资金平衡方案

8.3.5 农民长远利益保障方案

8.3.6 项目经验总结

第9章 大都市多功能农用地整治

9.1 上海农用地整治的发展历程

9.1.1 萌芽阶段(1949年以前)

9.1.2 起步发展阶段(1949—1993年)

9.1.3 快速发展阶段(1994—2009年)

9.1.4 逐步完善阶段(2010年以后)

9.2 多功能农用地整治的缘起及理念特点

9.2.1 上海农用地利用特点分析

9.2.2 发挥农地多功能是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9.2.3 多功能农用地整治的理念和特点

9.3 多功能农用地整治的主要内容

9.3.1 高标准农田建设

9.3.2 耕地质量评价

9.3.3 表土剥离

9.3.4 生态型农用地建设

9.3.5 景观人文风貌建设

9.4 大都市多功能农用地整治的典型模式

9.4.1 以现代农业为导向的农用地整治模式

9.4.2 以绿色循环为导向的农用地整治模式

9.4.3 以景观文化为导向的农用地整治模式

9.4.4 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农用地整治模式

第10章 大都市市地整治

10.1 市地整治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10.1.1 国内外市地整治内涵的发展

10.1.2 国外市地整治的影响因素研究

10.2 国外市地整治借鉴

10.2.1 德国市地整治

10.2.2 韩国市地整治

10.2.3 国外市地整治模式成功实施的条件

10.3 上海市地整治的问题探索与应对策略:以五角场镇为例

10.3.1 五角场镇土地利用现状

10.3.2 五角场镇市地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瓶颈

10.3.3 五角场镇市地整治的对策建议

10.4 上海市地整治的实践探索:工业用地转型整治

10.4.1 工业用地整体转型:杨浦区杨树浦电厂项目

10.4.2 工业用地零星转型:普陀区“五建”地块项目

第11章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示范案例

11.1 大都市重大绿色生态功能区建设:嘉北郊野公园

11.1.1 案例概况

11.1.2 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提升

11.1.3 土地整治与重大生态功能区绿色景观重塑

11.1.4 土地整治与大都市居民亲近自然的休闲体验

11.2 全镇域整体推进的城乡融合典型:松江小昆山

11.2.1 案例概况

11.2.2 全镇域土地整治与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

11.2.3 土地整治与农民市民化

11.2.4 土地整治与城乡产业结构优化

11.2.5 土地整治与农民增收就业

11.3 从现代农业园区向乡村全面振兴:金山廊下

11.3.1 案例概况

11.3.2 土地整治与乡村农业现代化

11.3.3 土地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

11.3.4 土地整治与乡村社区空间重构

11.3.5 土地整治与乡村文化振兴

11.4 “土地整治+”特色活动案例

11.4.1 “土地整治+艺术”之“稻草人计划”

11.4.2 “土地整治+互联网众筹”之“观禾计划”

11.4.3 “土地整治+运动”之“田野马拉松”

11.4.4 “土地整治+科普”之“生物多样性调查”

第12章 大都市土地整治多维效果评价

12.1 “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管理绩效评价

12.1.1 减量化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12.1.2 青浦区华新镇“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管理绩效

12.1.3 嘉定区华亭镇“198”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管理绩效

12.2 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拉动效果评价

12.2.1 市级项目基本情况

12.2.2 土地整治投资直接拉动效应

12.2.3 土地整治投资间接拉动效应

12.2.4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第13章 大都市土地整治未来发展展望

13.1 大都市土地整治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13.1.1 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刻不容缓

13.1.2 土地资源紧约束形势愈发严峻

13.1.3 都市生态空间亟待扩充提质

13.1.4 都市郊野乡村更新任务艰巨

13.2 大都市土地整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导向

13.2.1 大都市土地整治的战略定位

13.2.2 以自然生态保育为中心,打造都市绿核

13.2.3 以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为中心,打造活力乡村核心区

13.2.4 以彰显生态优势、空间优势为中心,打造城乡融合引领示范区

13.3 大都市全域土地整治未来转向

13.3.1 土地整治规划理念要由“综合整治”转向“全域统筹”

13.3.2 土地整治运行机制要由“工程管理”转向“全域一体运作”

13.3.3 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应用重点要由“经济导向”转向“绿色低碳”

参考文献

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