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国家与市场--中大史学文丛电子书

售       价:¥

2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黄国信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06-04

字       数:25.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国传统时期产权主体分散,这一背景下的王朝食盐贸易一方面体现出高度的市场依赖,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强烈的行政管控,这可视为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书约258千字,纳入《中大史学文丛》,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黄国信教授。全书共分为六章,从食盐专卖、国家财政、食盐走私、官盐贸易等角度深入研究明清时期食盐贸易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偏重区域研究视角,重视食盐贸易在王朝财政收入中的意义,考察明清时期市场、社会以及行政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有望帮助学术界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特质。
目录展开

《中大史学文丛》编辑说明

第一章 导言:明清食盐贸易研究的市场史与区域史视角

一 明清盐史研究的市场史视角

二 区域社会史视角的明清盐史研究

区域·区域社会史

作为历史进程要素的盐

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盐场史

三 本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食盐专卖的市场基础

一 明代财政体系演变视野下的盐法变革与商业繁荣

财政体系: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税收征收方式:包税制与代理人制度形成

财政结构与商业繁荣之关系

余论:国家与市场的新型关系

二 清代“新疆”地区盐政制度安排的市场化倾向

从原额主义到按市场容量分配盐引

新开“疆域”盐区归属的遵循市场导向趋势

清代盐政制度的基本目的与运作要点

小 结

三 清代食盐专卖的市场基础——兼谈数字史料的“文本解读”

盐政数据史料的使用方法

清代盐政的“迷思”

清代盐政运作中的几组数据分析

讨 论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财政的临时性收入来源

一 盐税与王阳明巡抚南赣的军费来源

二 “川盐济楚”的来龙去脉与财政、政治、市场之间的关系

川盐济楚:川盐潜在市场的现实化

禁川复淮:淮盐与川盐的市场争夺

楚岸萎缩:新因素进入传统市场

结 语

第四章 作为市场表达的食盐走私

一 清代两广盐区私盐贸易的特点与方式

两广私盐贸易量与全国的比较

私盐贩运的主要力量

私盐流通的经济逻辑与悖论

两广私盐贸易水平较高的社会影响之初步分析

二 清代湖南南部私盐市场之形成

衡州府:食盐贸易中的盐商与地方官员

熬锅:高级官员角力与粤盐北进

小 结

三 食盐专卖与盐枭的多重性质

食盐专卖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与财政体系的关系

盐枭兴起及其性质

结 论

四 清代雍正到道光初年的盐枭走私

私盐来源

盐枭的构成

组织与贩私方式

盐枭走私何以盛行

五 乾嘉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私盐问题

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官盐贸易中的政商关系与制度变迁

一 弥“盗”、党争与北宋虔州盐政

虔州之“盗”与御盗之策

庆历至熙宁年间“弥盗”与般卖广盐

蹇周辅对虔州盐制的改革

党争与蹇周辅虔州盐制的罢废

结 语

二 清代两广盐法的改埠归纲

帑本虚悬与填补亏空

官府直接经营与盐商代理专营

改埠归纲的意义

小 结

三 清代滇粤“铜盐互易”略论

制度起迄和交收承运方式

铜盐互易的制度基础

小 结

四 藩王时期两广盐商与盐政运作

控制盐田盐埠与走私食盐

操纵盐价

计口派食盐斤

要求渔民帮贴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从食盐贸易观照传统中国市场性质

一 由冷落市场到高度依赖市场的国家市场政策转变

二 求取课税是明清食盐贸易制度的基本目的

三 食盐贸易制度安排体现出市场导向的基础性价值

四 官员个体的利益诉求是食盐贸易制度运行的基本逻辑之一

五 私盐是市场对王朝食盐贸易制度的表达与反馈

六 传统中国市场的性质:体现市场导向基础价值的再分配型市场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