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复杂注塑模具设计新方法及案例电子书

1、本书内容是作者总结了几十年工作经验创建的理论,只要将注塑件或成型件的12要素找对找全,然后针对找出的要素采用解决的措施,就可以制订出结构可行性方案,再通过图解法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即可。 2、本书提出了注塑件缺陷综合整治的理论;提出了缺陷以预防为主、整治为辅的辩证论证和辩证施治的策略。 3、根据本书提出的理论,可以制订复杂注塑模结构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并判断其合理性。

售       价:¥

纸质售价:¥74.00购买纸书

9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文根保 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字       数:29.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重工业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讲解了一种复杂注塑模设计新理论。·理论内容注塑件形体 “六要素” 分析/注塑模结构方案“三种可行性分析方法”和论证/注塑模*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注塑件缺陷预测分析的*终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注塑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成型加工痕迹及其痕迹技术这些理论均为复杂注塑模结构设计的辩证方法论,用其可以制订复杂注塑模结构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并判断其合理性。·案例详解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与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型孔、螺孔、障碍体、运动与干涉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障碍体与批量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障碍体、型孔、变形和外观综合要素的应用/*优化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应用/注塑模成型加工痕迹与型孔、障碍体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形状、型孔和变形综合要素的应用通过复杂注塑模设计案例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尽快掌握复杂注塑模设计的程序、方法和技巧。本书可供从事模具设计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还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br/>【推荐语】<br/>1、本书内容是作者总结了几十年工作经验创建的理论,只要将注塑件或成型件的12要素找对找全,然后针对找出的要素采用解决的措施,就可以制订出结构可行性方案,再通过图解法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即可。 2、本书提出了注塑件缺陷综合整治的理论;提出了缺陷以预防为主、整治为辅的辩证论证和辩证施治的策略。 3、根据本书提出的理论,可以制订复杂注塑模结构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并判断其合理性。 4、理论介绍 大量案例解析,可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注塑模设计新方法及技巧。 5、本书提出的理论填补了注塑模设计理论的空缺。<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第1章 注塑件的形体“六要素”分析

1.1 注塑件形状与障碍体要素分析

1.1.1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形状”要素

1.1.2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障碍体”要素

1.1.3 案例

1.2 注塑件上的孔槽与螺纹要素分析

1.2.1 注塑件正、背面上孔槽要素的分析

1.2.2 注塑件沿周侧面孔槽与螺纹要素的分析

1.2.3 注塑件孔槽与螺纹要素形体分析的关注要点

1.2.4 注塑件型孔与型槽形体要素分析实例

1.3 注塑件上的变形与错位要素分析

1.3.1 注塑件变形与错位要素的内涵

1.3.2 决定变形与错位因素注塑件形体上的特征

1.3.3 注塑件变形与错位要素的分析

1.3.4 注塑件“变形与错位”形体分析案例

1.4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运动与干涉要素分析

1.4.1 注塑件形体运动要素的分析

1.4.2 注塑件形体运动与干涉要素的定义

1.4.3 注塑件运动干涉要素的分析

1.4.4 注塑件运动与干涉要素分析案例

1.5 注塑件上的外观与缺陷要素分析

1.5.1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外观要素

1.5.2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缺陷要素

1.6 注塑件上的塑料与批量要素

1.6.1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塑料要素

1.6.2 注塑件形体分析的批量要素

1.7 注塑件形体“六要素”综合分析

1.7.1 六要素与十二子要素的区分

1.7.2 注塑件形体六要素综合分析图解法

1.7.3 注塑件形体要素综合分析案例

第2章 注塑件上的成型痕迹及其应用

2.1 注塑件上的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

2.1.1 分型面的痕迹

2.1.2 浇口的痕迹

2.1.3 抽芯的痕迹

2.1.4 脱模的痕迹

2.1.5 活块和镶嵌的痕迹

2.1.6 其他类型的痕迹

2.2 注塑件上的成型加工痕迹

2.2.1 流痕

2.2.2 熔接痕

2.2.3 缩痕

2.2.4 填充不足

2.2.5 银纹

2.2.6 裂纹

2.2.7 喷射痕

2.2.8 波纹

2.2.9 翘曲(变形)

2.2.10 变色

2.2.11 过热痕

2.2.12 气泡

2.3 注塑件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技术与痕迹学

2.3.1 注塑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与模具造型过程

2.3.2 注塑样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的应用

2.3.3 注塑件上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和注塑件形体六要素应用案例

2.4 注塑模最终结构方案与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综合整治技术

2.4.1 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的识别与分析

2.4.2 注塑件上缺陷痕迹的综合论治

2.4.3 注塑件缺陷综合整治方法的分类

2.4.4 注塑件上成型加工痕迹的应用

2.4.5 注塑模结构设计和注塑件缺陷整治网络服务

2.4.6 痕迹学

第3章 注塑模结构最佳优化和最终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3.1 注塑模结构方案常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3.1.1 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常规(要素)可行性分析法的种类

3.1.2 注塑件上“形状与障碍体”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1.3 注塑件上孔槽与螺纹要素的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1.4 注塑件上“变形与错位”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1.5 注塑件上运动与干涉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1.6 注塑件上“外观与缺陷”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1.7 注塑件上塑料与批量要素的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法

3.2 注塑模结构方案综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3.2.1 注塑模结构方案综合分析法

3.2.2 注塑模结构方案综合分析法案例

3.2.3 注塑模结构方案的论证方法

3.2.4 注塑件形体要素与注塑模结构痕迹相结合综合分析法的特点

3.3 注塑模结构最佳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3.3.1 注塑件形体“六要素”分析与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

3.3.2 注塑模最佳优化方案论证的方法

3.3.3 注塑模最佳优化方案分析与论证的案例

3.4 注塑模最终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4.1 注塑件上缺陷的综合论治

3.4.2 注塑件综合缺陷的辩证论治

第4章 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与综合要素的应用

4.1 豪华客车司机门锁手柄主体注塑模的设计

4.1.1 手柄主体的形体分析

4.1.2 手柄主体表面上痕迹的识读与分析

4.1.3 手柄主体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4.1.4 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4.1.5 注塑模的结构论证

4.2 面板注塑模设计

4.2.1 面板形体六要素分析与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

4.2.2 面板上注塑模具结构痕迹的识读与分析

4.2.3 注塑模结构方案的比较

4.2.4 注塑模结构方案的论证

4.2.5 面板注塑模的设计

4.3 后备厢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与论证

4.3.1 主体部件的资料和形体分析

4.3.2 主体部件形体六要素分析

4.3.3 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4.3.4 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和构件的设计

4.3.5 主体部件的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对注塑模结构的验证

4.3.6 注塑模薄弱构件强度和刚性的校核

第5章 注塑模孔槽、螺孔、障碍体、运动与干涉综合要素的应用

5.1 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之一

5.1.1 外壳的材料

5.1.2 外壳的形体六要素分析

5.1.3 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之一

5.1.4 外壳注塑模结构设计之一

5.2 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之二

5.2.1 外壳抽芯机构的注塑模方案类型分析

5.2.2 外壳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之二

5.2.3 外壳注塑模结构设计之二

5.3 吸气管嘴注塑模设计

5.3.1 吸气管嘴形体六要素分析

5.3.2 吸气管嘴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

5.3.3 吸气管嘴注塑模结构设计

5.4 带灯后备厢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5.4.1 厢锁主体部件的资料与形体分析

5.4.2 厢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机构设计

5.4.3 注塑模结构的设计

5.4.4 注塑模结构方案的论证与薄弱构件刚性和强度的校核

5.5 斜管接头注塑模结构设计

5.5.1 斜管接头形体分析

5.5.2 斜管接头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5.5.3 斜管接头注塑模相关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论证

5.5.4 斜管接头注塑模结构设计

第6章 注塑模障碍体与批量综合要素的应用

6.1 连接环试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6.1.1 连接环形状和材料要素

6.1.2 连接环形体分析

6.1.3 连接环试制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6.1.4 连接环试制注塑模结构设计

6.2 连接环低效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6.2.1 连接环形体分析

6.2.2 连接环低效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6.2.3 连接环低效注塑模结构设计

6.3 连接环高效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6.3.1 连接环高效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6.3.2 连接环高效注塑模结构设计

6.4 滑移端密封罩精密注塑模设计

6.4.1 密封罩形体与工艺分析

6.4.2 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与工作过程

6.4.3 注塑模主要组件设计

6.4.4 注塑模制造工艺

第7章 注塑模障碍体、型孔、变形和外观综合要素的应用

7.1 外光栅精密注塑模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7.1.1 外光栅工作原理

7.1.2 外光栅形体分析和技术要求

7.1.3 外光栅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7.1.4 外光栅精密注塑模设计

7.2 内光栅精密注塑模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7.2.1 内光栅工作原理

7.2.2 内光栅形体分析和技术要求

7.2.3 内光栅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7.2.4 内光栅精密注塑模设计

7.3 分流管注塑模设计

7.3.1 分流管的资料和形体分析

7.3.2 分流管注塑模的结构方案论证

7.3.3 注塑模的浇注系统分析和设计

7.3.4 障碍体与注塑模的结构设计分析

7.3.5 障碍体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7.3.6 障碍体与脱模机构的设计

7.3.7 分流管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7.3.8 注塑模刚性和强度的计算

7.4 带螺纹孔的扇形三通接头注塑模结构设计

7.4.1 扇形三通接头形体分析

7.4.2 扇形三通接头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7.4.3 扇形三通接头注塑模相关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论证

7.4.4 扇形三通接头注塑模结构设计

第8章 注塑模结构最佳优化可行性方案的应用

8.1 三通接头在注塑模中竖直摆放位置注塑模设计

8.1.1 三通接头的材料和性能

8.1.2 三通接头形体六要素分析

8.1.3 三通接头竖直方向摆放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8.1.4 三通接头注塑模设计

8.2 三通接头在注塑模中平卧摆放位置的模具设计

8.2.1 三通接头平卧摆放位置形体六要素分析

8.2.2 三通接头在注塑模中平卧摆放位置模具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8.2.3 三通接头注塑模设计

8.3 三通接头在注塑模中侧立摆放位置模具设计

8.3.1 侧立摆放的三通接头形体六要素分析

8.3.2 三通接头在注塑模中侧立摆放模具结构方案的分析

8.3.3 三通接头侧立摆放位置注塑模设计

8.3.4 三通接头注塑模最佳优化方案的分析

8.4 溢流管注塑模的设计

8.4.1 溢流管UG三维造型

8.4.2 溢流管形体六要素分析

8.4.3 溢流管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第9章 注塑模成型加工痕迹与型孔、障碍体综合要素应用

9.1 外手柄注塑模最终结构分案分析与注塑模设计

9.1.1 外手柄上缺陷痕迹

9.1.2 外手柄上缺陷痕迹的整治

9.1.3 外手柄注塑模的设计

9.2 外开手柄体最终注塑模结构方案分析与模具设计

9.2.1 外开手柄体缺陷图解法分析

9.2.2 缺陷整治方案

9.2.3 外开手柄体上形体六要素的分析

9.2.4 外开手柄体注塑模的设计

9.3 拉手缺陷痕迹预期分析

9.3.1 拉手缺陷痕迹

9.3.2 拉手上成型加工痕迹的整治

9.3.3 解决的办法

9.3.4 图解法缺陷预测分析图的绘制

第10章 注塑模形状、型孔、变形综合要素的应用

10.1 变位斜齿圆柱齿轮的克隆设计与计算

10.1.1 电动汽车玻璃升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1.2 对电动升降器传动构件的观察和测量

10.1.3 汽车升降器传动件变位方法种类的选择

10.1.4 变位斜齿圆柱齿轮啮合的几何计算

10.1.5 左、右齿轮为变位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已定时几何参数的计算

10.1.6 变位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10.2 变位蜗杆和变位蜗轮的克隆设计与计算

10.2.1 样品的蜗杆和蜗轮与非变位蜗杆和蜗轮的对比

10.2.2 蜗杆和蜗轮变位传动啮合种类的选择

10.2.3 变位蜗杆和变位蜗轮传动啮合的几何计算

10.2.4 变位蜗杆和变位蜗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算

10.2.5 变位蜗杆和变位蜗轮的设计

10.3 变位斜齿轮和变位蜗轮注塑模的设计

10.3.1 大变位斜齿圆柱齿轮注塑模的设计

10.3.2 左、右变位斜齿圆柱齿轮(左、右变位蜗轮)注塑模的设计

10.4 新型轿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箱与盖注塑模设计

10.4.1 新型轿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10.4.2 齿轮箱和齿轮盖样件上注塑模结构痕迹分析

10.4.3 齿轮箱和齿轮盖注塑模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

10.4.4 齿轮箱和齿轮箱盖注塑模复制设计

10.5 转换开关大、小件超级精密注塑模克隆设计和制造

10.5.1 转换开关介绍

10.5.2 转换开关大、小件形体分析和样件成型痕迹分析

10.5.3 转换开关大、小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制订与设计

10.5.4 转换开关大、小件注塑模定、动型芯的加工

10.6 克隆转换开关的变形和微缩痕的处理技术

10.6.1 转换开关的大、小件技术要求的介绍

10.6.2 转换开关的用途和性能

10.6.3 转换开关的变形、缩痕和银纹等缺陷的解决

10.6.4 转换开关克隆件微缩痕的处置

10.7 克隆转换开关胶带的制作与粘接技术

10.7.1 聚碳酸酯粘接用胶

10.7.2 聚碳酸酯粘接的工艺方法

10.7.3 转换开关组件的粘接

10.8 克隆转换开关气密性与剪切力的试验

10.8.1 成型转换开关的气密性试验

10.8.2 粘接面抗剪力的试验

10.8.3 试验不合格品的修理

10.9 克隆转换开关的测绘和主要尺寸的计算

10.9.1 克隆转换开关材料的选定

10.9.2 转换开关样件的测绘

10.9.3 转换开关主要尺寸配合性质、精度等级、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

10.9.4 供应商图纸的更改

10.9.5 转换开关克隆的研制过程

10.10 克隆转换开关超级精度注塑模的修复

10.10.1 注塑模存在的问题

10.10.2 注塑模的修复方法

10.10.3 大、小件定模型芯分型面和沿周型腔壁的修复

10.11 转换开关微收缩特性影响超级精度孔加工的工艺方法

10.11.1 塑料制品的收缩

10.11.2 自由收缩和限制收缩的定义

10.11.3 注塑件成型收缩的表现形式

10.11.4 收缩率

10.11.5 影响注塑件收缩率的因素

10.11.6 注塑件精度的选用

10.11.7 注塑件注塑成型加工的成型收缩

10.11.8 工艺限制收缩对注塑件型孔精度的分析

10.11.9 塑料制件二次限制成型收缩的应用

附录

附录A 本书各种分析图中所用的符号

附录B 注塑件成型时常见缺陷及分析

参 考 文 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