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电子书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

售       价:¥

纸质售价:¥34.50购买纸书

13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吕宛青,成竹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30

字       数:12.8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国际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基于生物学界的“共生”理论,探讨滇越此区域内的国际旅游合作问题。丰富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拓展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路与方法,是共生理论应用于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br/>【推荐语】<br/>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br/>【作者】<br/>成竹,博士。云南大学副教授,主要讲授组织行为学、旅游资源发、旅游文化等课程。云南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专家库专家,云南国际博览事务局会展评估专家、南博会评估专家,昆明沁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新加坡锐咨询昆明办事处负责人。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IT Sloan)、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做访问学者。重从事国际旅游合作和国家公园方向的研究,主持*青年基金项目、云南省林业厅委托项目、云南省商务厅委托项目和云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和云南省西山区政府委托项目共2项,承担企业管理培训数十场。获2016年度云南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发表管理学案例及旅游研究领域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吕宛青,博士。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民族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云南省高层次特殊人才计划选者,云南省旅游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继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团队奖、全国宝钢教育奖等奖励。<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全球化

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

1.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1.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1.1.5 两廊一圈

1.1.6 “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桥头堡”战略

1.1.7 “一带一路”

1.2 研究目的、价值和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价值

1.2.3 研究问题

1.3 创新点

1.3.1 对共生理论在旅游学领域应用研究的拓展

1.3.2 对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的拓展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结构

2 共生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共生理论

2.1.1 共生的概念及发展

2.1.2 共生的要素

2.1.3 共生的条件

2.1.4 共生的基本原理

2.1.5 共生理论的分析方法

2.2 共生与旅游研究

2.2.1 旅游共生概念的提出

2.2.2 共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2.2.3 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问题

2.2.4 共生与旅游资源整合问题

2.2.5 共生与特种旅游开发问题

2.2.6 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共生问题

2.2.7 共生与区域旅游合作问题

2.2.8 共生与旅游的其他问题

2.2.9 旅游共生的量化分析

2.2.10 旅游共生的研究区域

2.2.11 旅游共生研究的不足

2.3 中越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2.3.1 中越旅游合作中的重大事件

2.3.2 中越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3.3 中越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2.3.4 中越出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2.3.5 中越旅游合作的SWOT研究

2.3.6 其他问题研究

2.3.7 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理论分析和研究的不足

2.4 本章小结

3 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要素分析

3.1 共生单元

3.1.1 旅游活动主体共生单元

3.1.2 旅游活动客体共生单元

3.1.3 旅游活动介体共生单元

3.1.4 旅游活动载体共生单元

3.2 共生模式

3.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2 旅游活动主体共生模式

3.2.3 旅游活动客体共生模式

3.2.4 旅游活动介体共生模式

3.2.5 旅游活动载体共生模式

3.3 共生环境

3.3.1 地理环境

3.3.2 政治环境

3.3.3 人口环境

3.3.4 经济环境

3.3.5 社会环境

3.3.6 技术环境

3.4 共生条件

3.4.1 一般条件

3.4.2 均衡条件

3.4.3 稳定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4.1 资源整合机制

4.1.1 选择原则

4.1.2 持续动力

4.1.3 新价值

4.1.4 整合机制

4.2 品牌共建机制

4.2.1 旅游品牌吸引力调查

4.2.2 优势品牌强化机制

4.2.3 特有品牌提升机制

4.2.4 小众品牌维护机制

4.3 利益均衡机制

4.3.1 利益补偿

4.3.2 利益协调

4.3.3 利益共赢

4.4 决策共商机制

4.4.1 决策主体

4.4.2 决策通道

4.4.3 决策模式

4.5 一体化发展机制

4.5.1 共担责任

4.5.2 共同管理

4.5.3 共谋发展

4.6 本章小结

5 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实证研究

5.1 国际旅游市场的转型与发展

5.2 滇越自助旅游合作背景

5.2.1 地域环境的相似性

5.2.2 国际旅游发展的快速性

5.2.3 口岸互通的便捷性

5.3 滇越自助旅游目的地现状

5.3.1 旅游者自主选择交通工具的便捷程度

5.3.2 旅游目的地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5.3.3 旅游目的地可供选择的住宿和餐饮设施的多样性

5.3.4 自助旅游目的地要素综合对比

5.4 滇越自助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

5.4.1 合作的潜在旅游市场巨大

5.4.2 越南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5.4.3 中国云南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5.4.4 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5.5 选点研究:越南沙巴VS中国元阳

5.5.1 红河哈尼梯田概况

5.5.2 越南沙巴自助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5.5.3 沙巴与元阳旅游发展对比分析

5.5.4 沙巴模式对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发建设的启示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发现

6.1.1 旅游活动子系统各共生单元质参量具有兼容性

6.1.2 共生环境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有明显的双向性

6.1.3 区域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趋势

6.2 理论贡献

6.2.1 构建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共生系统

6.2.2 明确旅游共生单元及其参量指标

6.2.3 阐述滇越国际区域二级共生系统的现有共生模式

6.2.4 创建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共生机制

6.3 实践意义

6.4 不足之处

6.5 研究展望

附录 调查问卷

滇越国际旅游区域旅游者意愿及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