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收入分配:新发现与新思考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1.20购买纸书

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常兴华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29

字       数:15.6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财政税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从理论、制度、政策层面,全面系统分析现阶段的收分配问题,在厘清现阶段收分配现状和对收分配领域相关问题深分析的基础上,以十九大报告关于收分配问题的精神为指导,着重探索新发展理念下收分配理论问题,明确解决收分配问题的基本方向,并提出有效的政策路径和举措。在丰富收分配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国宏智库丛书》编委会

本书课题组成员

总 序

前 言

总 论 篇

第一章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一、收入分配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

(二)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创新与制度变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2.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3.促进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二、我国收入分配总体情况的新发现

(一)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变化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的变化

2.新发现——非规范收入对初次分配格局影响更大

3.我国宏观收入分配变化的原因

(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和收入差距的演变

1.居民收入增长呈现趋好态势

2.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下降迹象

三、收入分配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

(一)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的比较

1.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占比偏低、资本收益占比偏高

2.原因分析

(二)政府部门收入上升背后的不协调

1.政府部门收入变化的特点

2.结论: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三)中等收入群体“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

1.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测算分析

2.结论:2021 年前后我国将初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四、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和启示

(一)宏观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

(二)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

五、改进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一)重新考量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定位的表述

(二)全面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科学设计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框架

2.保障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专 题 篇

第二章 收入分配的理论、制度和政策

一、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一)动态理解“效率”“公平”“共富”“共享”的分配理念

1.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

2.从共同富裕目标到共享发展理念

(二)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方式为主体

2.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一)始终坚持按劳分配制度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2.进一步强调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二)建立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1.从鼓励参与到确立原则

2.从确立原则到健全制度

3.从健全制度到完善机制

三、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一)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政策

1.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2.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体制机制

(二)加快完善再分配政策

1.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2.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3.完善转移支付政策

第三章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入翻番

(二)第二个百年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

二、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和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追平经济发展速度

(二)恩格尔系数接近富裕标准,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三)多元收入结构基本形成,财产性收入增长显著

(四)部分地区、行业、人群增收潜力不足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经济下行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三)政府再分配调节

(四)人口结构调整

四、百年目标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测算

(一)测算说明

1.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2.居民收入占比

3.人口规模

(二)测算结果

1.假设居民收入占比保持在60%不变,到2020 年经济增速需达年均7.0%以上

2.假设经济增速保持6.5%以上,2020 年居民收入占比应在61.1%以上

五、保障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的变动趋势及相关对策

一、我国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占收入分配比重的变动趋势

二、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占比偏低与资本收益占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结构转型加速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三)资源要素市场化程度低

三、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占比的国际比较

四、促进我国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和谐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劳动要素收益

(二)加快推进要素价格改革,促进资本收益方式转变

(三)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章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一、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含义和一般规律

(一)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含义

1.广义的界定

2.狭义的界定

3.适中的界定

4.本研究的界定

(二)财产性收入发展的规律

1.理论路径

2.美国经验

二、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特征和成因

(一)统计口径

1.资金流量表口径

2.居民收支调查口径

(二)现状及主要特征

1.增长较快,正处于从初始积累期向快速提升期转换的阶段

2.租金和利息收入是主要组成部分,多元化苗头开始显现

3.城乡之间、居民内部不同收入等级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巨大

4.波动性较强,低收入居民承担过大风险

(三)成因分析

1.合理成分:经济发展阶段和财产性收入内在特征

2.不合理和非正常成分

三、促进财产性收入发展的思路和着眼点

(一)基本思路

(二)政策着眼点及建议

1.巩固提高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理顺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夯实财产性收入的战略基础

2.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手抓公有资产收益权共享,一手抓民间资本和财产活力释放

3.强化金融体系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功能,向中低收入居民倾斜,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

4.整顿财产和收入分配秩序,做实监控体系,促进并维护财产性收入起点和过程公平

第六章 新发展理念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研究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标志

(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稳定需求的必要保证

(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以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

二、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比较和规模估计

(一)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范围

(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

(三)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估计

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问题

(一)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偏低

(二)中等收入群体的成员构成不均衡且稳定性较差

(三)中等收入群体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四、制约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深层次因素

(一)就业的产业结构

(二)城乡二元结构

(三)收入分配结构

(四)社会保障水平

五、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分析

(一)推进重点人群的收入增长

(二)进一步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三)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六、具体的措施建议

(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来促使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

(三)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章 橄榄型社会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一、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含义与相关讨论

(二)中等收入阶段与中等收入陷阱

1.中等收入阶段

2.中等收入陷阱

3.中等收入阶段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是否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实证分析与趋势判断

(一)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

1.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

2.我国整体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算

(二)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地区分布特征

(三)对我国是否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判断

(四)对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预测

三、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东亚国家的经验

1.日本的做法

2.韩国的做法

3.主要经验

(二)智利、阿根廷等国家的经验

1.智利的做法

2.阿根廷的做法

3.经验教训

(三)主要启示

四、我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动能转换尚需时日,经济增速下行态势会持续较长时间

(二)人口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三)收入差距较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份额未有效提升

(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五)资源环境瓶颈问题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

(六)科教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七)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公平

五、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思考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实现经济转型

(二)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避免陷入“双重陷阱”

(三)保证就业稳定,推动劳动收入稳定增长

(四)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足中等收入群体增量

(五)加快城乡人力资本积累,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支撑

(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七)创新体制机制,打通阶层上升通道

第八章 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一、关于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

(一)收入形成环节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

(二)收入消费环节削弱高收入者支付能力

(三)收入积累环节限制财富向少数富有者过度集中

(四)收入转移环节防止财富代际传递引发新的起点不公

二、关于促进民生改善的政策

(一)促进教育均等化政策

(二)强化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三)针对特定区域及人群实行集中扶贫

三、关于收入分配的变化态势

(一)西方国家收入分配变化的特点

1.非帕累托改进式的贫富差距加大

2.资本升值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创造价值速度

3.代际传递不断加强,阶层固化日趋严重

(二)原因分析

1.右翼乐观观点已受到普遍质疑

2.垄断及寻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核心原因

四、启示建议

(一)完善税收制度

(二)强化民生政策

(三)创造公平环境

调 研 篇

第九章 武汉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救助调研报告

一、城乡低收入群体概况

二、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的主要举措

(一)提高低保标准

(二)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三)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三、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1.保持经济增速,稳固收入增长

2.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人口就业

3.保护合法权益,保证薪酬合理

4.扩大社会救助,完善保障体系

5.结合经济发展,调整保障标准

6.继续精准扶贫,确保不再返贫

第十章 襄阳市乔营纺织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报告

一、调研意义、目的和方法

(一)调研的意义

(二)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二、乔营纺织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

三、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推动集体协商工作的动力不足

(二)确定行业共性的工资标准缺乏依据

(三)行业工资集体协议的落实尚缺少制度保障

四、启示和建议

(一)通过集体协商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行业工资标准和增长幅度

(二)选树行业工资标准集体协商的典型案例

(三)着力优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的体制机制

第十一章 南疆地区农村居民收入调研报告

一、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论及分析

(一)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农户增收路子不广

(二)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农业增收难度大

(三)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

(四)技能素质及观念制约,农民转移就业难度大

(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较大,缩小差距任重道远

三、促进南疆农村居民增收的建议

(一)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四)增强自生发展能力,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

第十二章 北京市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感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设计思路及样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设计说明

(三)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二、影响中等收入群体身份认同的因素分析

(一)身份不认同在中等收入群体中普遍存在

(二)实际收入并非影响身份认同唯一因素

(三)财产比收入更易引发身份认同

三、影响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感的因素分析

(一)压力过高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满意度

(二)生活满意度提升受多方面因素交叉影响

(三)公共服务是中等收入群体核心政策诉求

四、启示和思考

(一)主要结论

(二)启示: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是提升获得感的直接手段

(三)进一步思考:共建共治共享或可成为获得感提升突破口

附件:关于收入分配问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