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文化育人 第7辑电子书

售       价:¥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陈秋明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30.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由*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组织编写,汇集了有关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研究文章,对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核心作者有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深圳大学章毕功校长及各高职院校校长、教师等。  
目录展开

论 职 业

敬业与乐业

教育与道德之养成

开启我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征程 在第七届全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一、新使命: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

二、新理念: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教育强国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二)坚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生命信念

(三)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四)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

三、新模式:坚持走内涵式高职教育发展道路

(一)“劳动者”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二)“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是主体和重点

(三)大力弘扬现代“工匠精神”,铸造我国高职教育之魂

(四)坚持走“立足地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道路

四、新家园:构建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的高职人精神家园

(一)人文:生命信念和精神境界

(二)理性:人文目标和科学理性

(三)求实:知行合一和产教融合

(四)创新:自强不息和时代精神

(五)和谐:以人为本和实现和谐

正本清源,回归文化育人的本源

一、育人,就是“文化育人”

二、为什么我们当前要强调文化育人?

三、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交融

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文化育人

以“学能广业,德可润身”为论点谈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

创新及其教育的文化意蕴

一、本立而道生:创新之本是文化

(一)创新理解之整体观:个人—社会,显性—隐性

(二)创新驱动之三境界:利益—制度—文化

二、中西文化逻辑及其创新特点比较

(一)“西学”:自由—理性—真理

(二)“中学”:仁—诚—道

三、人文科技差异及其创新机制比较

(一)科学求真与人文行道

(二)对象化方法与本体性功夫

四、通则不痛:通向逻辑自洽的创新教育大系统

(一)创新教育面临紊乱的文化系统

(二)立足传统本根,会通以求超胜

(三)创新教育的突破点:问题中心和重整家学

关于张九龄研究的几点体会

一、缘起:我为什么研究张九龄?

二、从什么地方开始研究?

三、我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四、几点体会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转化与创新探寻

引 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调研

四、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结 语

养正修能,以文化人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以文化人”与“养正修能”双措并举的必要性

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途径

(一)文明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家长参与,开展家校共育

(三)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课程

四、结语

塞乎天地,润德无声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表现

二、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传统文化教育运用过程中的建议

(一)普及化无盲区

(二)生活化无间隙

(三)时代化无代沟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路径的三重维度

一、认识论维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特色的认知

二、价值论维度:在改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中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以生为本”

三、实践论维度:改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环境的路径依归

(一)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是“文化育人”环境的基础

(二)提升校园“人文环境”是“文化育人”环境的重点

(三)构建校园“制度环境”是“文化育人”环境的保障

(四)彰显校园“特色环境”是“文化育人”环境的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阶段、特点及基本经验

引 言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文化建设的历程及特点

(一)大学文化初始阶段(1978—1992)以校园文化为标志,自发探索文化育人

(二)大学文化形成阶段(1992—2002)以文化素质教育为标志,系统探索文化育人

(三)大学文化发展阶段(2002—2012)以顶层设计为标志,自觉探索文化育人

(四)大学文化深化阶段(2012— )以文化育人、文化治校、文化强国协同推进为标志,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三、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

(一)大学文化的传承:古为今用

(二)大学文化的开放:洋为中用

(三)大学文化的坚守:一脉相承

(四)大学文化的创新:与时俱进

(五)大学文化的核心:立德树人

(六)大学文化的方向:四为服务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圈层化困境及化解

一、新环境:微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

二、新特征:高职院校“圈层化”现象的产生

三、新挑战:“圈层化”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一)整合校园微平台再造圈层,塑造学校新的圈层生态

(二)转变微传播方式融入圈层,共建微生态网络生活场景

(三)加强微信息监管净化圈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新时代书香文化的内涵特质与发展创新

一、书香的基本认知与衍变

二、阅读之道与书香文化

三、现代书香文化的全新特质

四、现代书香文化的全新境界

五、新时代书香文化的创新路径

经营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经营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

二、建设经营性实践基地对于金融保险专业的实际意义

(一)能够完善实践的教学体系

(二)使得学校和企业共赢

(三)学生得到优秀的实训平台

三、建设金融保险专业经营性实践基地内容的思考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项目

(二)建设保险经营实践基地

(三)对金融保险专业经营性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四)金融保险专业经营性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

四、结语

高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二、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应加大文化导入的比重

三、文化导入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实现方法

(一)情景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

(三)建立实训基地

(四)开展国际交流

(五)进行文化对比

四、结语

显性课程的“隐性化”与隐性课程的“显性化”

一、现阶段职业教育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显性课程的“隐性化”

(二)隐性课程的“显性化”

三、小结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