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4.60购买纸书

2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潘伟杰,侯健,史大晓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1

字       数:20.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如何突破教条主义的藩篱,是如何随着当代中国改革放的步伐,一步步发展成长的。本书刻画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性质、法律观念、法治理念、价值立场和制度建设方法论,建构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程中现代国家的法理基础、有效的现代国家的法理要素以及走向有生命力的现代国家的法理追求。<br/>【作者】<br/>潘伟杰,男,1971年12月生,浙江桐庐人。1999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起任教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个人代表性学术作品有:《现代政治的宪法基础》(2001年)、《宪法的理念与制度》(2004年)、《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2006年)、《法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2009年)、《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研究》(2013年)、《革命后现代国家法律体系构建研究》(2015)。<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编委会

导论

目录

第一章 革命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展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革命后当代中国社会的展开

一、理论渊源与智识渊源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展开

第二节 国家治理的挑战与革命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探索

一、国家治理能力的非制度化困扰

二、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供给短缺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再出发

第二章 改革后法律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法律观念的转变

一、法律观念转变的背景

二、法律观念转变的内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治国方略的转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成长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探索国家治理的新方略

一、治国方略的演变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法理逻辑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型塑现代法治观的新探索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二、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

三、刚性法治与柔性法治相结合

四、社会利益与个人权益相结合

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六、政府推进与社会演进相结合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中国观

第一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现代国家成长的中国梦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二、现代国家成长的中国梦与通往法治的中国道路

第二节 国家治理的中国观与现代法治体系的中国意义

一、国家治理的中国观与国家建设的新目标

二、现代法治体系的中国意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发展

第五章 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理要素

一、法治体系的中国性

二、法治体系的社会主义规定性

三、法治体系的现代性

第二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法学观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法学观

二、恪守人民立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第六章 法治中国的未来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第一节 法治中国的未来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举措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一、妥善处理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紧张

二、有效平衡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三、缓解国家理性与文明秩序的张力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