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石志超医论医话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8.00购买纸书

9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石志超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字       数:235.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为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石志超教授的医论医话集,书中选取医论40余则,医话近50则,汇集了石志超主任医师近50年的临床经验和临证体会,体现了其丰富而独特的学术思想。<br/>【作者】<br/>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大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市医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医老年病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大连市中医内科学会会长,大连市中医肾病学会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老年病病学会主任委员,大连市性学会理事长;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领导小组委员及中医学科组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市科技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辽宁省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大连市政协委员。<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石志超简介

白序

南序

论证治大法(治则)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论“汗法”及临床运用

一、汗法分类

1.辛温解表

2.辛凉解表

3.扶正解表

二、汗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温服频服

3.因时因地制宜

4.表里先后

5.祛邪补虚

6.汗之勿过

三、汗法验案举例

论“下法”及临床运用

一、下法分类

1.寒下(攻下)

2.温下

3.润下

4.峻下逐水

5.攻补兼施

二、下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当下则下

2.表里先后

3.适当配伍

4.特殊人群

5.谨防伤正

6.固护胃气

三、下法典型病例

论“和法”及临床运用

一、和法分类

1.和解之法

2.调和之法

3.平和之法

二、常用和法方剂

1.和解少阳

2.调和肝脾

3.调和肠胃

4.治疟

三、和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邪在表或里者不用

2.虚者不用

3.权衡用之

四、和法验案举例

论“温法”及临床运用

一、温法分类

1.温中祛寒法

2.回阳救逆法

3.温经散寒法

二、常用温法方剂

1.温中祛寒

2.回阳救逆

3.温经散寒

三、温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热无犯热

2.辨清真假

3.格拒处理

4.重视虚证

四、温法验案举例

论“清法”及临床运用

一、清法的分类

1.清气分热法

2.清营凉血法

3.清脏腑热法

二、清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提防伤正

2.明辨真假

3.权衡病情的轻重

4.格拒处理

5.水火标本

6.固护胃气

三、清法验案举例

1.糖尿病案(清法误治案)

2.慢性肾盂肾炎案(清法误治案)

论“消法”及临床应用

一、消法的分类

1.消食导滞法

2.消癥化积法

3.理气法

4.活血化瘀法

二、消法临床常用方剂

1.消食导滞方

2.消癥化积

3.理气方

4.活血化瘀方

三、消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渐消缓散

2.假实勿用

3.勿犯虚虚

四、消法验案举例

1.血精案

2.慢性支气管炎伴遗尿案(消法误治案)

论“补法”及临床运用

一、补法的分类

1.补气

2.补血

3.气血双补

4.补阴

5.补阳

6.阴阳并补

二、补法临床常用方剂

1.补气方剂

2.补血方剂

3.气血双补方剂

4.补阳方剂

5.补阴

6.阴阳双补

三、补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对因而施

2.辨别阴阳

3.气血互因

4.轻重缓急

5.固护脾胃

6.相兼而施

7.虚实真假

8.侧重先后天

9.不虚勿用

10.煎服法

四、补法验案举例

1.心衰案

2.风湿性关节炎案

《金匮要略》治则三议

一、“随其所得而攻之”

1.尤在泾

2.唐容川

3.吴谦等

4.周健

5.王云凯

二、给邪气以出路

三、“缓中补虚”

1.大黄虫丸法

2.建中法

扶虚益损论虚劳

1.阴阳平衡话中庸

2.辨证方可论补虚

3.补虚诸法皆可验

4.养阴滋补用时多

5.补肾填精话添油

6.王道多服自有益

肺痿论治

一、肺痿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2.治疗原则

3.证候论治

(1)虚热津伤证

(2)气阴两虚证

(3)正虚血瘀证

四、预后与调护

消渴论治杂谈

一、阴阳并重论治消渴

二、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三、降糖降脂同等重要

四、消渴论治的特色用药

1.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2.辨病用药擅用蚕类

3.巧用内金一举三得

4.消谷善饥妙用补药

五、博采众长最重辨证

六、创验方糖脂消胶囊

七、病案举例

以“化浊轻身法及方药”论治脂肪肝、高血脂

一、证治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独特用药

四、祛除病因重预防

五、病案举例

论心衰及中医证治规律的探索

一、心衰病名

二、心衰诊断

1.问诊

2.望诊

3.闻诊

4.切诊

5.心功能分级(结合临床证候所见及参考有关资料拟定)

三、心衰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2.阴阳俱虚证

3.阳衰气脱证

4.阴竭阳脱证

四、常见症状、体征分析

1.心悸、怔忡

2.喘促

3.水肿

五、颜面、口唇、舌象望诊的意义

六、脉诊的意义

七、心衰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1.心衰论治,病位在心,病根在肾

2.治疗大法扶阳更需益阴

3.心衰治疗原则

论养阴益胃法乃治疗慢性胃炎的大法

一、甘平柔润养胃阴

二、调和脾胃理升降

三、温润通养调气机

四、辨病辨证参中西

五、久病多瘀当活络

六、补消并用理寒温

七、病案举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论治琐谈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1.湿热内蕴证

2.气滞血瘀证

3.脾肾两虚证

4.阴血亏虚证

三、从“瘀毒留滞”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1.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标本兼顾,擅用解毒化瘀法

3.就近祛邪,外用解毒灌肠方

四、病案举例

论活血化瘀法治疗顽症怪病、疑难杂症

一、注重病史辨别

二、注重证候辨识

三、应用血府逐瘀汤的经验

四、病案举例

1.假性球麻痹案

2.顽固性失眠案

3.脑动脉硬化(笑病)案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纵横谈

一、病名

二、治法

1.从肾论治,不惟温阳益气

2.从脾论治,健脾固摄助运

3.从肺论治,首倡风毒内蕴

4.从肝论治,化瘀贯穿始终

三、关于应用激素治疗的思考

四、病案举例

1.肾病综合征案

2.慢性肾炎案

论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有良效

一、养胃降逆方(法)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二、扶正固本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

头部外伤的辨证论治

病案举例

病例1.脑震荡后遗症验案

病例2.脑震荡

附方

急腹症中医辨证论治

一、治疗急腹症以大柴胡汤

1.急腹症治疗应用大柴胡汤的机理

2.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二、急腹症不可单以和解攻下法治疗,也要辨证论治

1.急腹症皆可以少阳证为主辨证论治

2.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中气虚实要参详

3.辨病加入对症药物,提高疗效

4.总结分析,辨别虚实最重要

吉林石氏中医伤科学术经验选粹

一、石氏中医伤科学术精要

1.理伤续断,内外合一,调血益精,攻补有序

案例1

案例2

2.整复先要心明,巧施牵捺旋转,纸板托固定,惟求静中寓动

二、石氏伤科用药法度

1.化瘀生新,擅用蛇蚁诸虫搜剔

案例1

案例2

2.益精健骨,最宜血肉有情峻补

3.石氏伤科常用药物

4.石氏伤科治疗经验

三、石氏伤科家传秘方

1.特效散

2.活血散

3.镇痛散

4.正骨敷药

5.接骨立效散

6.接骨丹

7.紫金散

8.益肾壮骨丹

9.骨伤滋补酒

10.韭子回阳膏

四、石氏中医伤科论药

1.童便

2.大蚂蚁

3.麝香

4.三七

5.马钱子

6.紫河车

7.蝉蜕

8.麻黄

9.土鳖虫

10.水蛭

11.臭虫

12.血竭

13.红花

14.桃仁

15.乳香、没药

类风湿关节炎论治杂谈

一、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二、类风湿关节炎治法

1.正治以养正为主

2.恰当运用虫类药

3.妙用独活寄生汤

三、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要点

1.中药为主,辨证治疗

2.戒除陋习,保养元气

3.医患配合,守方守法

4.注意调护,加强锻炼

5.顽痹久病,妙用虫药

6.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重要前提

7.不要单纯服用祛风除湿类中药

四、病案举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辨证论治

顽固性皮肤病从毒论治经验

一、从毒立论,顽疾皆由毒作祟

二、以虫为君,攻毒剔毒可收功

三、病案举例

案例1.全蝎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案

案例2.乌梢蛇治疗银屑病案

“精瘀”学说的创立及在男女科中的应用

论女子不孕症中医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1.肾元虚惫

2.痰湿内阻

3.瘀血停胞

4.气血虚弱

5.肝郁气滞

二、论治要点

1.治肾为本,兼调肝脾

2.循经周期,辨证用药

3.擅用虫药,治疗顽疾

4.厥冷不孕,和法论治

5.中西结合,病证相参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肾阳虚痰湿证

2.肾阴虚血瘀证

3.痰瘀互结证

4.肝郁化火证

二、经验和体会

论男性不育的辨证施治

一、病因病机

1.命火式微

2.精亏火旺

3.心肾不交

4.肝肾失调

5.脾肾两虚

6.痰湿内阻

7.败精瘀滞

8.湿热壅积

二、辨证论治

1.命火式微证

2.精亏火旺证

3.心肾不交证

4.肝肾失调证

5.脾肾两虚证

6.痰湿内阻证

7.败精瘀滞证

8.湿热壅积证

三、治疗注意事项

阳痿论治纵横谈

一、阳痿源流

二、阳痿不止虚证

三、阳痿十二证候论

1.痰湿阻遏

2.湿热煎灼

3.肝郁气滞

4.精瘀血滞

5.大惊卒恐

6.命门火衰

7.肾精亏竭

8.阴虚火旺

9.阴阳俱虚

10.肝虚筋弛

11.阳明虚损

12.心肾不交

四、阳痿的辨证要点

1.辨虚实

2.辨寒热

3.辨脏腑

五、阳痿治疗注意事项

论阴冷的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1.寒凝下元

2.湿热阻滞

二、辨证论治

1.阳虚寒凝证

2.肝经湿热证

三、治疗注意事项

四、病案举例

案例1

案例2

论阳痿治从阳明

一、阳明充则外势展,求之气煦血濡

二、执两端而论阳明,治法宜补宜消

三、病案举例

案例1

案例2

不射精症论治

一、病因病机

1.肾精亏损

2.肾气虚弱

3.七情失调

4.精路闭阻

二、辨证论治

1.肾气不足

2.肾精亏损

3.阴虚火旺

4.肝郁化火

5.邪阻精路

6.瘀血阻滞

三、注意事项

以祖传验方柴蛭散瘀丸研发的前列安丸

精浊论治

一、病因病机

1.湿热下注

2.气滞血瘀

3.寒凝肝脉

4.阴虚火旺

5.脾肾阳虚

二、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2.气滞血瘀

3.寒凝肝脉

4.阴虚火旺

5.脾肾阳虚

三、验方效法

1.前列安丸

2.大黄牡丹皮汤

3.滋肾通关丸加味

四、治疗注意事项

五、病案举例

案例1

案例2

血精症中医治疗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1.阴虚络伤证

2.肾虚失摄证

3.湿热伤精证

4.败精瘀阻证

三、治疗注意事项

遗精论治杂谈

一、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

2.后天伤肾

3.六欲所伤

4.劳心过度

5.湿热下注

6.肝郁痰火

7.劳倦伤脾

二、辨证论治

1.肾气不固证

2.肾阴亏虚证

3.心肾不交证

4.肝火偏盛证

5.湿热下注证

6.痰火内蕴证

7.劳倦伤脾证

三、治疗注意事项

四、病案举例

治疗阳痿常用的10种虫类药

一、通补肾督的蜻蜓、雄蚕蛾、大蚂蚁

二、疏达肝脉的蜈蚣

三、利尿通阳的蝼蛄、蟋蟀

四、祛痰达络的白僵蚕

五、调补阳明的九香虫、露蜂房

六、活血化瘀的水蛭

也谈辨病用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一、辨病勿忘辨证,切忌以病代证

二、治病必求其本,勿为假象所惑

三、久病方随证转,不能一成不变

勿以西医思维替代中医辨证

一、中西医结合,最忌机械照搬、对号入座

二、不能单纯用西医诊病理念,替代中医辨证去治疗疾病

三、中西医结合效更好

“把脉验孕”的挑战

四肢厥冷话热厥

谈谈提纲挈领学中药

中医临证应谨慎掌握用药剂量

虫类药物中医临床应用杂谈

解毒壮阳皆神效,可攻可补话蜈蚣

搜邪透络有水蛭,无微不至剔顽疾

药物无论贵贱,适合病情的就是好药

用药法度宜严谨,遣方用药如用兵

一、用药宜轻灵制胜

二、用药要精,常选一箭双雕之品

三、多学习前辈经验

话说尴尬的膀胱咳

胸痹未必冠心病,话说古今心口痛

谈谈喉源性咳嗽的治疗

伤津耗液话汗蒸

惊恐乱神话“缩阳”

家传治阳痿奇方“蜻蛾展势丹”

利湿又知阳痿愈,方悟起痿需通阳

就近驱邪熏洗方,因势利导治鼻渊

治疗黄褐斑的效方“五花祛斑汤”

秋冬进补话膏滋

一、膏滋的适用人群

二、服膏方要先服“开路药”

三、膏方服用方法

四、膏滋制作方法

武林治伤秘方“三虫粉”——兼谈胸胁内伤的辨证论治

案例1

案例2

顽疮痼疡有良药,生肌敛疮蛋黄油

一、蛋黄油的制作方法

二、蛋黄油临床应用

药酒保健养生,也需辨证制用

一、补肾壮阳药酒方

二、滋阴生精药酒方

三、药酒配制及用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一、冬病夏治的机理

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应病证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禁忌人群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方法

1.贴敷方法

2.贴敷部位

3.贴敷时机

4.贴敷时间

5.疗程

6.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7.注意事项

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效方青蓝解毒汤

石志超中医学术年谱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