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现代电子战系统导论(第二版)电子书

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提供了有用的附加值。首先,本书采用了真正的系统工程方法。第二,本书介绍了电子战系统*(功能强大的)方法与技术(例如,收和干扰共用的相控阵天线、数字射频存储器、直射频/中频采样的信号采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用于辐射源识别与定位的先检测和评估技术,包括低截获概率技术)。第三,也是*后的一项好处就是内容详尽全面,详细、深地讨论了大多数电子战书籍很少涉及的一些话题,包括对无线电通信、红外、激光系统的截获与干扰,以及对抗所谓非对称战争的主要武器装备的电子行动,也即如何对抗简易爆炸装置(IED)以及便携式武器(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火箭推榴弹等)。                                           

售       价:¥

纸质售价:¥58.80购买纸书

8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意大利)Andrea De Martino (安德里亚·马蒂诺)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字       数:22.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航空/电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全书共6章,第1章描述了对称与非对称的冲突场景及其电子战系统在其中的应用;第2章阐述了雷达、通信、导航、光电以及激光雷达等现代系统的*发展;第3章描述了新型无源电子战装备架构、需求及其性能;第4章论述了ESM系统中的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第5章和第6章分别论述了对现代射频和红外对抗装备的需求、架构、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对射频有源装备和红外/光电导弹导引头实施的主要对抗技术。<br/>【推荐语】<br/>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提供了有用的附加值。首先,本书采用了真正的系统工程方法。第二,本书介绍了电子战系统*(功能强大的)方法与技术(例如,收和干扰共用的相控阵天线、数字射频存储器、直射频/中频采样的信号采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用于辐射源识别与定位的先检测和评估技术,包括低截获概率技术)。第三,也是*后的一项好处就是内容详尽全面,详细、深地讨论了大多数电子战书籍很少涉及的一些话题,包括对无线电通信、红外、激光系统的截获与干扰,以及对抗所谓非对称战争的主要武器装备的电子行动,也即如何对抗简易爆炸装置(IED)以及便携式武器(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火箭推榴弹等)。                                                 <br/>【作者】<br/>Andrea A. De Martino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系统工程师,不仅在电子战领域有20多年的经验,在雷达系统分析、评估与设计方面也具20多年的经验。他目前担任电子战领域世界排名第三的意大利电子公司(Elettronica S.p.A.)的首席技术官。 Andrea A. De Martino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系统工程师,不仅在电子战领域有20多年的经验,在雷达系统分析、评估与设计方面也具20多年的经验。他目前担任电子战领域世界排名第三的意大利电子公司(Elettronica S.p.A.)的首席技术官。<br/>
目录展开

前折页

内容简介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致谢

第1章 电子战场景介绍

1.1 电子战的定义以及在军事中的作用

1.2 电子战相关的主要武器系统

1.2.1 火炮系统

1.2.2 导弹系统

1.2.3 主动寻的导弹

1.2.4 无源红外制导导弹

1.2.5 掠海导弹

1.2.6 反辐射导弹

1.2.7 战区弹道导弹

1.3 远距离机载控制系统

1.3.1 无人机

1.3.2 无人驾驶水面航行器

1.4 定向能武器

1.5 对称冲突中的电子战

1.6 非对称冲突中的电子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信号辐射源与传感器的发展

2.1 引言

2.2 传感器电磁频谱与大气传播

2.3 雷达原理与类型

2.3.1 雷达方程

2.3.2 雷达结构

2.3.3 雷达杂波信号处理

2.3.4 雷达信号处理基本原理

2.3.5 自动检测

2.3.6 脉冲压缩

2.3.7 监视雷达

2.3.8 LPI雷达

2.3.9 脉冲多普勒雷达

2.3.10 跟踪雷达

2.3.11 合成孔径雷达

2.3.12 双基地无源隐蔽雷达

2.3.13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2.4 通信

2.4.1 接入方式

2.4.2 数字信号传输

2.4.3 保密通信

2.4.4 通信信号编码

2.4.5 典型的军事通信系统

2.5 卫星导航系统

2.6 光电热像仪

2.6.1 最低可分辨温度

2.6.2 红外导弹导引头

2.6.3 红外导弹探测距离

2.6.4 红外导弹导引头抗干扰

2.6.5 导弹逼近告警器

2.7 激光雷达系统

2.7.1 激光目标指示和测距

2.7.2 激光雷达接收机

2.7.3 激光雷达距离方程

2.7.4 目标探测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子战射频传感器系统

3.1 引言

3.2 雷达电子战传感器

3.2.1 RWR体系结构

3.2.2 ESM体系结构

3.2.3 ELINT体系结构

3.3 电子战传感器的灵敏度

3.3.1 结论

3.4 截获概率

3.5 雷达波段电子战传感器体系结构

3.5.1 上一代截获接收机的体系结构

3.5.2 新型的雷达波段电子战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3.5.3 DSP技术

3.5.4 新一代电子战雷达波段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3.6 低截获概率雷达的探测和分类

3.7 辐射源去交错和分选

3.8 辐射源识别

3.8.1 特定辐射源识别

3.9 通信支援测量(CESM)

3.9.1 CESM

3.9.2 通信情报(COMINT)

3.10 信号情报(SIGINT)

3.11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4章 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

4.1 引言

4.2 比幅法测向

4.3 单脉冲比相法测向

4.3.1 相位相关法测向

4.4 时差法测向

4.5 辐射源定位

4.5.1 三角交叉定位法

4.5.2 三距交叉定位法

4.5.3 可操作的移动无源辐射源追踪(PET)系统

4.5.4 到达频差无源定位技术

4.5.5 逆无源定位

4.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子对抗系统

5.1 引言

5.1.1 典型的RECM需求和任务

5.1.2 预警雷达干扰方程

5.2 雷达ECM结构

5.3 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

5.3.1 相位采样DRFM

5.4 雷达ECM发射机

5.4.1 实时数据链路(RTDL)

5.5 箔条

5.6 通信CECM系统

5.7 红外ECM系统

5.7.1 曳光弹

5.7.2 定向红外干扰-诱饵干扰相结合

5.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子对抗技术和传感器反电子对抗

6.1 引言

6.2 对抗监视雷达的ECM原理和技术以及相关的ECCM

6.2.1 传输中的频率捷变

6.2.2 脉冲重复间隔(PRI)捷变

6.2.3 超低副瓣

6.2.4 多副瓣对消器

6.2.5 旁瓣匿隐器

6.2.6 自适应阵列

6.2.7 噪声干扰

6.2.8 虚假目标

6.3 ECM技术对抗SAR

6.4 对抗跟踪雷达的ECM原理和技术及其相关的ECCM

6.4.1 距离跟踪环路欺骗

6.4.2 对抗雷达多普勒跟踪的雷达ECM技术

6.4.3 对抗雷达角度测量的雷达ECM技术

6.5 有关雷达ECM技术的总结

6.6 通信对抗的ECM原理和技术

6.6.1 噪声干扰

6.6.2 跟随干扰

6.6.3 智能干扰

6.6.4 GNSS干扰

6.7 ECM技术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传感器接收机的信号检测

附录B 估计理论概念简介

附录C 天线与相控阵天线

附录D 模拟调制方法

附录E BFSK通信系统中噪声与单音干扰提高误码率的评估

附录F 雷达脉冲压缩波形

缩略语

反侵权盗版声明

后折页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