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大医马海德电子书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Shafick George Hatem),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一个黎巴嫩裔的家庭;1933年,作为美国医学博士的乔治·海德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36年,26 岁的他经宋庆龄介绍,毅然赴西北苏区根据地考察,投身中国革命,成为西方国家人士中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期间他将自己的姓名改为中国名字“马海德”。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担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顾问和中央军委外事组顾问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个被批准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并担任了卫生部顾问,将其主要精力投到公共卫生和控制梅毒、麻风病等疫病的事业中,直至1988年10月3日因病在京逝世。

售       价:¥

纸质售价:¥165.60购买纸书

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陈敦德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字       数:38.2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其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通过长篇历史纪实文学的写法,以马海德一生年代为序,通过15篇若干个故事、40余万字近180幅图片的讲述,介绍了马海德传奇的一生。希望通过本书,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永远记住马海德,在深深怀念他的同时,激发读者学习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竭诚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励读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国际人道主义运动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br/>【推荐语】<br/>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Shafick George Hatem),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一个黎巴嫩裔的家庭;1933年,作为美国医学博士的乔治·海德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36年,26 岁的他经宋庆龄介绍,毅然赴西北苏区根据地考察,投身中国革命,成为西方国家人士中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期间他将自己的姓名改为中国名字“马海德”。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担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顾问和中央军委外事组顾问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个被批准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并担任了卫生部顾问,将其主要精力投到公共卫生和控制梅毒、麻风病等疫病的事业中,直至1988年10月3日因病在京逝世。 马海德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热爱中国人民的伟大情怀,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为我国性病与麻风病防控与救治工作所做出的举世瞩目的贡献,应该被历史铭记,这也是本书的出版目的。<br/>【作者】<br/>职业作家、新中国外交史研究学者,资深电影人。 外交研究史学者专著:至今著有新中国外交专著三百五十多万字,其代表作《尼克松在1972》《中美建交在1979:邓小平与卡特握手》《胜利在1971:老布什结缘新中国》,均在中国及美国获得好评,为该三个美国总统的图书馆荣誉收藏。其为新中国外交治史的力作《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一套九本,中国《光明日报》称为“新中国外交 ‘史记’”,日本《读卖新闻》赞为“新中国外交重大事件的抗鼎之作”,央视四频道“国家记忆”专栏外交节目视为改编资源。 电影代表作品有《血战台儿庄》等。<br/>
目录展开

献给

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篇 乔治攻读医学博士——从黎巴嫩到日内瓦

回黎巴嫩老家攻读医学的美国青年乔治

三个学医的美国青年在贝鲁特结缘

乔治在日内瓦大学里圆了医学博士梦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案,乔治在校园首次接触到了共产党

乔治提出:我们去中国吧

第二篇 热血博士来到中国

登陆上海滩

三个美国医学博士第一次逛南京路

九江路上开办了自己的行医诊所

乔治成了霞飞路德国书店的常客

史沫特莱介绍他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结识革命的引路人路易·艾黎

乔治在中国的首份专业调研报告

艾黎带着乔治等观看淞沪警备司令部“处决”革命者

艾黎在愚园路的公寓里,对乔治如是说(上)

艾黎在愚园路的公寓里,对乔治如是说(下)

在一个特殊晚会上,乔治认识了宋庆龄,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乔治第一次为地下党做事:护送陈翰笙教授登外轮去苏联

逃回来的江西红军,带来的消息使整个学习小组兴奋起来

乔治单独执行任务(上)——陈云秘密会见宋庆龄

乔治单独执行任务(下)——送陈云、陈潭秋等上外轮

受周先生经历感染,乔治向宋庆龄要求去苏区,当一名革命军人

第三篇 西安历险奔苏区

宋庆龄密使董牧师,历时四十余日,历经艰辛到达瓦窑堡

刘鼎决定前往西安,宋庆龄请其带乔治去苏区

周恩来与张学良秘密会谈,乔治从西安折回上海

刘鼎肩负秘密使命再到上海,乔治为红军购买大批量药品

中共大相寺常委会后,宋庆龄细心部署乔治与斯诺西行

为保证乔治和斯诺进入西北苏区,宋庆龄请董牧师再走一趟

斯诺夫人说,此行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伟大的冒险

接头的“王牧师”,敲门兜售古董

凌晨乔治和斯诺翻墙而出,藏身军车去苏区

从山脊眺望这座古城,已被四周红军据点所包围

第四篇 亲历西北红军根据地

乔治和斯诺夜宿李克农“山里外交部”的窑洞里

周恩来在白家坪红军前沿指挥部会见乔治和斯诺

乔治一生中经历的最重要的谈话

去保安路上:如果想骑好马,同志,请到前线去

去保安路上:听李长林讲“贺胡子”和一把菜刀

去保安路上:乔治学唱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乔治和斯诺到达保安,斯诺拿出了北平地下党写的介绍密信

7月15日,毛泽东首次会见的美国人:乔治和斯诺

毛泽东不愿意谈个人经历,引出了乔治的美国式幽默

毛泽东讲长征讲到高潮时挥毫书写《长征》诗

访问红军大学:斯诺讲课,乔治为教员诊察伤腿

毛泽东首次回忆自传,是从乔治为其检查身体开始的

邓颖超:乔治在保安诊治的第一个病人

乔治为徐梦秋手术主刀之后,周恩来发来了感谢电

乔治和王汝梅都改名字,红军有了两个新战士:马海德与黄华

马海德穿军装,斯诺拍摄毛泽东戴八角军帽军装照

行军途中,马海德抓紧做长征医疗卫生的调研

红军医护人员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斯诺笑称,“马海德”的含义是马姓的“来自海外的贤人”

伤病员和总司令同住的医院,恐怕世界上独此一家

红军赠给美国朋友两匹马,一匹叫“马鸿逵”,另一匹叫“马鸿宾”

强渡大渡河的勇士,震撼了全世界

戴济民的“大药幅布袋”使马海德折服了

周恩来特意安排美国友人访问徐海东和红十五军团

斯诺整天缠着红色窑工徐海东,马海德则和钱信忠成了好友

传奇英雄徐海东背后的军团卫生部部长钱信忠

第五篇 见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参加山城堡战役

赶到会宁城,马海德参与建立万寿寺红军会师野战医院

毛泽东对斯诺说:征集到50万字《红军长征记》,我在等你回来

唯一参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外国人——马海德

马海德与陈昌浩同去甘沟驿的古城看红军大学

将台堡会师,马海德终于见到了贺龙

在河连湾吃法式西餐的马海德遭聂荣臻“考问”

马海德跟随红二方面军参加山城堡战役

打完山城堡战役,马海德参加傅连暲的“同心婚礼”

马海德为什么要赶往河连湾的红一军团野战医院

马海德风雪中遇上老熟人胡金魁,得知斯诺的最新消息

马海德带着敬畏的心情,来到著名的吴起镇

第六篇 初进延安

马海德从前线赶回保安,毛泽东、朱德已去延安

初进延安,马海德和李德两个“洋红军”合住在一个窑洞里

马海德抓紧写苏区卫生调研报告和入党申请书,请吴亮平翻译

马海德对延安实地考察,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对卫生工作的建议

马海德提交苏区卫生调研报告,并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史沫特莱来到延安,也要求入党,毛泽东叫马海德去劝她

甘谷驿红军卫校第九期开学,毛泽东邀马海德骑马同去

马海德是延安远近闻名的“万能博士”

马海德去富平参加红二方面军五一运动会

海伦为斯诺书稿的不足访问延安,并提出为马海德写传

延安上空出现日军侦察机,预示战争正在迫近

马海德、海伦及史沫特莱都要去山西抗日前线

马海德与史沫特莱在山西八路军总部石拐镇相遇

第七篇 白求恩与马海德

马海德极为焦急,无论美国还是延安都不断得到白求恩的死讯

白求恩一行与死亡赛跑,从汉口到西安竟然费时近一个月

初见毛泽东,白求恩就掏出了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证

聪明的白求恩换了一种要求工作的说法:我手痒痒了

白求恩在延安做的第一例手术,马海德和在场大夫连连赞叹

白求恩为抗大写了报告文学,要为抗大三个女生画一幅油画

白求恩暴怒后对马海德说,我是诺尔曼·白求恩,怎能不上前线

第八篇 接待印度援华医疗队,组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为接待印度援华医疗队,马海德有缘又得到史沫特莱的帮助

朱德称赞马海德,想不到你这医学博士也懂外交

印度医疗队来延安受阻,爱德华略施小计,重庆当局送来了汽油

八路军军医院创建起来了,马海德的枣红马换了两次铁掌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凝聚着马海德许多心血

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特邀马海德担任延安联络员

宋庆龄找史迪威将军,苦心安排大型X光机走“空中通道”

马海德被推荐为边区参议员,却主动举荐印度大夫巴苏华

第九篇 美满姻缘·首长保健专家

马海德与苏菲第一次直接见面,应该是医生跟病人的见面

天主教堂春节舞会成就了马海德、苏菲的爱情佳话

马海德和毛泽东的肩周炎:金大夫成了毛泽东演讲的话题

马海德和毛泽东的肩周炎:鲁之俊为治疗住进枣园

毛泽东身边的洋大夫:马海德和阿洛夫

第十篇 延安“窑洞外交”时期的马海德顾问

朱德说,看懂那些“天书”,马海德是权威

7月15日,马海德在柳树店一天办了三件事

马海德在新华社解读“天书”,还爱摇马达

五十多年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洞库里发现延安电讯

新华社有了两个洋顾问,林迈可与马海德

马海德的第三个顾问职务:中央军委外事组顾问

在延安窑洞诞生了中共中央的外交文件

马海德和他的美国老乡;幼马有了延安第一辆儿童三轮车

马海德领受“长宁绝密空运”的特殊任务

7月底,马海德刚刚协调美军从太行长宁接回威廉·泰勒

马海德顺利执行空运八路军电报档案的秘密任务

8月25日,马海德协调完成了长宁战略空运

第十一篇 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

从重庆回来的毛泽东终于病倒了,马海德几乎天天守护

病中的毛泽东为什么同意马海德去北平军调部

马海德回延安,暗中协助党中央运送黄金,带回了冰激凌

延安撤退之前,马海德将斯特朗女士从延安护送去北平

第十二篇 开国大典,马海德喊出“我是中国人”

“撤离延安,迈步奔向新中国”

苏井观对马海德说:“进城了,咱俩一起搞外交去”

开国大典临近,找周恩来重提加入中国籍的要求

马海德参加封闭妓院特别行动

马海德向中央打报告,要求成立皮肤性病研究所

皮研所的第一个目标:新中国基本消灭性病

大规模防治麻风的战役即将打响

大马士革中国使馆门前来了一位美国老人,要找马海德

马海德五下潮安,建立麻风防治综合措施研究基地

第十三篇 身处逆境,丹心如初

皮研所那个大鼻子清洁工会看病

阜外医院来了个“洋人普通医生”,做的事不普通

马海德与苏菲商量给周总理写信,米勒大夫留下来了

斯诺临终羡慕地对马海德说:你是中国革命的主人,我仅是旁观者

第十四篇 消灭麻风,晚年因拼搏而灿烂

新生的马海德,出院之后发起对麻风的全面总攻

马海德对叶选平说:我想在广州吹响消灭麻风的冲锋号

1983年,麻风联合化疗在中国获得突破

新任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为马海德消灭麻风“烧一把火”

为解决中国麻风防治事业资金瓶颈问题,马海德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笹川良一对邓小平说,“减去60岁”为日中友好作贡献

协会、基金会和研究中心三位一体,最后冲刺的平台形成了

为请现代“康复医学之父”去中国,马海德闯进章文晋大使官邸

马海德在美国获医学大奖,“你是了不起的美国人,也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国际援助不能落下贵州省啊”,马海德抱病要再去美国

1988年,马海德在第三间办公室作最后一战

他的身上覆盖着一面党旗,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十五篇 后马海德时代的“马海德”

苏菲、幼马和马岚,三代人的马海德基金会

在马海德精神感召下,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砥砺前行

实现马海德的愿望,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茶马古道上的马海德希望小学,为“麻后生”开拓升学之路

笹川阳平如是说:“消除麻风病之父”马海德,对我影响很大

马海德学生杨理合与大理玉洱村背新娘婚礼

附录 马海德部分获奖及荣誉实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