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敏捷文化:如何打造优秀的*能团队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4.20购买纸书

1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Pollyanna Pixton,Paul Gibson,Niel Nickolaisen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25

字       数:14.6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管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敏捷发的兴起,迫切需要企业文化行相应的变革和升级。本书重描述如何利用信任与责任模型来重构敏捷文化,使企业恢复活力和创新,创造更多利润。 本书共10章5个附录,首先介绍信任与责任模型,然后介绍如何通过适当的工具来增强信任和责任意识,如何清除障碍,如何量化企业文化变革。本书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深刻揭示了变则通的道理,强调了活力与创新文化才是出色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是卓越企业的核心价值。<br/>【作者】<br/>波丽安娜·皮克斯顿(Pollyanna Pixton),国际知名的合作型领导力专家,从业38年,发了合作和合作型领导的概念,主要向企业和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她帮助企业创建工作环境,激发人才和创新的潜能,使团队更具有生产力,更有效率,更有盈利能力。波丽安娜是Accelinnova的联合创始人。她的研究主题包括造以信任、责任/所有权、合作和商业敏捷力引导为核心的文化。 保罗·吉布森(Paul Gibson),知名电子工程师,在IBM工作38年后近刚刚退休。他在英国和美国等地担任过很多不同的角色,为IBM的产品和过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IBM的后十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保罗还参加了一个由董事会指定的指导小组,负责IBM的跨组织项目,帮助IBM近35 000名软件工程师提升发效率和质量。在过去4年,保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领导全公司的敏捷、精益与合作等方法,他几乎负责过IBM全球所有主要的实验室,为员工提供培训课程,与企业和团体流程负责人协作,帮助他们采用现代方法以提升效率。退休之后,保罗也一直为美国、欧洲和印度的客户提供服务,针对如何提升绩效、敏捷力、质量和合作式领导提供独立咨询服务。 尼尔·尼克莱森(Niel Nickolaisen),O. C.Tanner公司首席技术官,该公司主要负责基于云计算的创新软件、奖励、教育和识别解决方案,为全球8 000多家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激发人才,推动企业目标,提升业绩,该公司设计的解决方案结合了全球化SaaS(软件即服务)程序的强大功能和有意义的线下识别经验。尼尔拥有MIT工程硕士学位、犹他州立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尼尔在其职业生涯中执着于快速、务实的流程、团队和成果改善方式。他热心于IT和领导力转型,并为普及相关应用积极发表演讲、著书立说和设培训。 方敏(Min Fang),在美国微软公司工作25年,退休前为知名软件架构师。他对许多微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发和测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包括Bing搜索、Cortana、中国创新项目、Windows、Windows Server、Exchange Server、SQLServer、COM 服务,MSN和IT等。他具有相当丰富的工程技术团队和项目的管理经验,熟悉软件敏捷发和经典的软件管理,注重发挥团队的优势和创新,不断地追求用户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方敏是微软美国华人协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该协会已有几千名会员。他长期热心于华人协会的活动和帮助员工成长,主讲过很多次职业发展讲座。赴美之前,他在中国航天部部直计算中心从事微机发。他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硕士学位。方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多年,曾经组织微软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将多本英文版好书翻译成中文,包括经典名著《Windows 程序设计》、《探索式软件测试》和《游戏风暴行时:创新、变革和非凡思维训练》等。他希望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继续把有突出价值的软件书籍介绍给大家。<br/>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出版致谢

献给家人和朋友

推荐序1

推荐序2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著译者简介

CHAPTER 1 释放潜能

CHAPTER 2 信任与责任

CHAPTER 3 建立信任和责任

CHAPTER 4 信任工具

CHAPTER 5 所有权工具

CHAPTER 6 商业目标校准工具

CHAPTER 7 正视模糊性

CHAPTER 8 障碍排除工具

CHAPTER 9 度量指标

CHAPTER 10 案例回放

附录A 快速参考指南

附录B 信任与责任评估

附录C 协作过程

附录D 与不合作者进行合作

附录E 度量指标的用法

出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